2018西域游记——印度印象
这个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作为中国14个陆地邻国之一,虽与中国同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其实与我国的联系并不算紧密。历史上除了佛教东传,几乎没有太多交集。再后来为我所知的,就是一场战争了......
印度共和国(印地语: ;英语:Republic of India),简称印度。领土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于今巴基斯坦境内)。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并确立种姓制度,吠陀教开始发展为婆罗门教。公元前4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开始推行佛教,并向外传播。约前188年,孔雀帝国灭亡后群雄割据、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莫卧儿帝国,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6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同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现在的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马上就要第一了

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Indira Gandhi International Airport)位于印度德里,但主要服务首都新德里,位于印度新德里以南23公里。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是该国主要的航空港,也是南亚第二繁忙的空港。机场曾由印度空军和巴勒姆机场管理,直至其被移交给印度机场管理局。
德里的机场看起来还是很现代化的,但儿子说,这里停车场是手动抬杆的......
印度的出租车......
宿舍楼......
好便宜啊......
在印度,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马路奇观:汽车、马车、神牛、摩托车、三轮车、骆驼车并驾齐驱。但高速上的神牛,还是让人很无语......
![]()
说说印度的神牛:在印度,牛排老大!这是因为印度人普遍信奉印度教,因为印度教中,牛被称为“ 南迪牛神”,是湿婆神与妻子帕尔瓦蒂神的儿子,更是牛是主神湿婆的坐骑。在印度人眼中,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些牛是真的牛,想往哪儿躺哪儿走谁都不敢动他们。据说,如果是马路中间卧着一头牛,就算是救护车来了,也不能随意惊动牛,要等这头牛呆够了,自愿离开,交通才能恢复正常。在印度,如果你动手打人未必会怎样,可如果你动手打牛,那你绝对的摊上大事了!
不过,印度也有倒霉牛。印度不仅对人实行种姓制度,连牛也是如此!能够被人尊重、礼让的牛,品种是瘤牛,而生下来就要被杀掉的牛,品种则是水牛。印度人认为:水牛不配被称为牛,只是一种普通的畜生。唉,可怜的水牛......
说说印度的神牛:在印度,牛排老大!这是因为印度人普遍信奉印度教,因为印度教中,牛被称为“ 南迪牛神”,是湿婆神与妻子帕尔瓦蒂神的儿子,更是牛是主神湿婆的坐骑。在印度人眼中,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些牛是真的牛,想往哪儿躺哪儿走谁都不敢动他们。据说,如果是马路中间卧着一头牛,就算是救护车来了,也不能随意惊动牛,要等这头牛呆够了,自愿离开,交通才能恢复正常。在印度,如果你动手打人未必会怎样,可如果你动手打牛,那你绝对的摊上大事了!
不过,印度也有倒霉牛。印度不仅对人实行种姓制度,连牛也是如此!能够被人尊重、礼让的牛,品种是瘤牛,而生下来就要被杀掉的牛,品种则是水牛。印度人认为:水牛不配被称为牛,只是一种普通的畜生。唉,可怜的水牛......
高速上的行人......
抛去神牛、行人和摩托车,高速的建设好像还可以......
菜品还不错......
说说印度的历史吧:在讷尔默达河谷地区发现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类化石(后定名为讷尔默达人)表明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印度已有人类居住。讷尔默达人的系属分类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对于其生存年代从距今20万年到50万年不等。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开始于4万年前,结束于1.5万年前。中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次大陆各地及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发现了最早的中石器时代遗址,而最北的遗址发现于兴都库什山脉,那里的文化看起来是同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直接发展。大约自公元前6000年以后起印度各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印度新石器文化总体来说晚于两河流域文化。印度的金石并用时代,或称为红铜时代,但金属也已经进入人类生活。金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主要发现于恒河与亚穆纳河河间地,以及拉贾斯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在巴基斯坦西旁遮普)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群自称雅利安人(Aryan)的入侵者通过兴都库什山脉的关口进入印度。“雅利安”意为“高贵之人”,他们摧毁城堡、夷平村庄,把土著部落归入最低贱的阶层。入侵者高贵、土著民低贱,这种根据神灵的身体部位划分出的种姓阶层的种姓制度由此产生,之后新的入侵者也都沿用此制度奴役被征服者,种姓制度至今涂毒着印度大众。雅利安文化(有时以其圣典的名字称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这一历史时期是所谓的列国时期,因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
在经历第一批入侵者的破坏之后,印度文明再次蓬勃发展。公元前600年,文明已经从印度河流域扩展到恒河流域。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流经整个印度北部、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全长2500余公里,总流域面积达9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今日印度国土面积的1/3。可见恒河之于印度的重要性。这一时期的印度,以恒河两岸为主形成了16个较大的邦国,史称十六雄国。十六雄国是16个强盛的王国或共和国,其范围涵盖肥沃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其实也有其他较小的国家,散布在这个范围上。通常所指的十六雄国是:迦尸、憍萨罗、鸯伽、摩揭陀、弗栗恃(跋耆)、末罗、支提、跋蹉、俱卢、般遮罗、摩差耶、修罗色那、阿湿波、阿槃底、犍陀罗和甘菩遮(剑洴沙)。在许多印度邦国之中,位于今比哈尔邦的摩揭陀国逐渐居于优势地位。
政治上的分裂使得文化思潮百花齐放,再加上炎热的天气让有闲的高种姓阶层喜静勿动,长时间在树下打坐冥想,包括佛教在内的多个宗教学说便在此时诞生,宗教开始全面进入印度人的生活。宗教的兴盛一直保持到今天,各种宗教都可以在印度找到自己的信众。印度人笃信宗教,已经到了不惜牺牲金钱、家庭甚至生命的地步。印度的宗教让人们向往“来世”、忽略“现世”,也让人们更多关注“精神世界”,忽略“物质”。所有现世的肮脏、苦难都有了精神解脱之法,已至于对城市垃圾、行政腐败的“宽容度”,让每个到访印度的外国人都感到惊讶。哪怕再一次受到异族侵略,也可以通过宗教在精神上寻得快乐。
![]()
公元前516年到公元前327年,第2、3次入侵接连发生。波斯国王大流士与来自欧洲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分别穿越兴都库什山攻占印度河流域。这两次入侵都非常短暂,却首次刺激了印度国家统一的雄心壮志,公元前322年,印度历史上唯一一个接近统一的帝国诞生——孔雀王朝(Maurya Empire)。
亚历山大撤出印度之后不久,被称为月护王的旃陀罗笈多推翻了摩揭陀的难陀王室。旃陀罗笈多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王朝。他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月护王在位后期击退了塞琉古一世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孔雀王朝终于在阿育王时期到达颠峰,不过统一非常短暂。
公元前516年到公元前327年,第2、3次入侵接连发生。波斯国王大流士与来自欧洲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分别穿越兴都库什山攻占印度河流域。这两次入侵都非常短暂,却首次刺激了印度国家统一的雄心壮志,公元前322年,印度历史上唯一一个接近统一的帝国诞生——孔雀王朝(Maurya Empire)。
亚历山大撤出印度之后不久,被称为月护王的旃陀罗笈多推翻了摩揭陀的难陀王室。旃陀罗笈多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王朝。他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月护王在位后期击退了塞琉古一世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孔雀王朝终于在阿育王时期到达颠峰,不过统一非常短暂。
从前2世纪初开始,大夏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塞人的侵略尤其广泛。大月氏人成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们在北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印度再次陷入长期分裂。这几次入侵也为印度留下了影响巨大的遗产,其中之一便是希腊式佛教艺术(又称犍陀罗),这种融合了希腊、罗马风格的佛像还远播中国,形成了著名的莫高窟。
公元500年前后,来自中亚的游牧民族白匈奴又一次从兴都库什山侵入印度,甚至一度攻占恒河中下游地区。如此频繁的入侵,为印度社会带来大量新的民族,时至今日印度有超过1600种语言,仅印在钞票上的语言就多达15种。
![]()
贵霜帝国在强盛了若干世纪之后分裂为一些小的政治力量。取代他们在北印度的优势地位的是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的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是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第一个强大王朝,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常常被认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与孔雀王朝一样,笈多王朝的发源地是在摩揭陀;这个王朝的头几位君主都是征服者,他们确实统一了北印度,但在南方则并没有扩张得太远。在文学上,出现了古代印度最伟大的诗人迦梨陀娑。从中亚侵入印度的嚈哒人严重地损害了笈多王朝。嚈哒人后来被印度社会所同化,但他们在5~6世纪的活动促成了帝国的解体。许多地方王公和民族反对笈多王朝的中央权力,于是这个帝国迅速瓦解了。所谓后笈多王朝(实际上与真正的笈多王室没有关系)的统治权力再次退回摩揭陀。
公元500年前后,来自中亚的游牧民族白匈奴又一次从兴都库什山侵入印度,甚至一度攻占恒河中下游地区。如此频繁的入侵,为印度社会带来大量新的民族,时至今日印度有超过1600种语言,仅印在钞票上的语言就多达15种。
贵霜帝国在强盛了若干世纪之后分裂为一些小的政治力量。取代他们在北印度的优势地位的是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的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是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第一个强大王朝,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常常被认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与孔雀王朝一样,笈多王朝的发源地是在摩揭陀;这个王朝的头几位君主都是征服者,他们确实统一了北印度,但在南方则并没有扩张得太远。在文学上,出现了古代印度最伟大的诗人迦梨陀娑。从中亚侵入印度的嚈哒人严重地损害了笈多王朝。嚈哒人后来被印度社会所同化,但他们在5~6世纪的活动促成了帝国的解体。许多地方王公和民族反对笈多王朝的中央权力,于是这个帝国迅速瓦解了。所谓后笈多王朝(实际上与真正的笈多王室没有关系)的统治权力再次退回摩揭陀。
大约在7世纪北印度兴起了一种新的力量,即拉其普特人。他们在7~8世纪之后的印度历史中起了突出作用。从7世纪中叶直到12世纪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之间的历史时期常常被称为拉其普特时期。
阿拉伯人在8世纪初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揭开了穆斯林远征印度的序幕。9~11世纪在南印度出现了几个强大的王国,如朱罗国(注辇)和潘地亚。其中朱罗国曾经侵入印度尼西亚诸岛屿。
阿拉伯人在8世纪初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揭开了穆斯林远征印度的序幕。9~11世纪在南印度出现了几个强大的王国,如朱罗国(注辇)和潘地亚。其中朱罗国曾经侵入印度尼西亚诸岛屿。
公元8世纪、11世纪,波斯人、突厥人再次穿越兴都库什山脉。这两次入侵为印度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宗教——伊斯兰教。突厥人还以印度德里为首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伊斯兰国家——德里苏丹国。伊斯兰对印度的真正征服开始于11世纪,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赫穆德远征印度12次以上,在北印度造成严重破坏。伽色尼王朝在中亚的领土于1173年被其位于阿富汗的原附庸廓尔王朝吞并。廓尔王朝的统治者穆伊兹丁·穆罕默德(廓尔的穆罕默德)在1192年的第二次德赖战役中决定性地击败了兆汗人;他留在印度的总督(出身奴隶)顾特卜-丁·艾伯克于1206年采用苏丹头衔统治被穆斯林征服的北印度地区,定都德里。此后直到莫卧儿帝国建立,北印度的历史即为德里苏丹国的历史。
德里苏丹国瓦解造成的权力真空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新的穆斯林征服者很快在西北方出现。公元1526年,突厥人帖木儿的直系后代巴卑尔作为新的伊斯兰征服者,同样通过兴都库什山从中亚进入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击溃了罗第王朝的最后一个苏丹易卜拉欣·罗第,形成了第10次入侵,入侵的结果是又一个伊斯兰国家莫卧儿帝国建立。巴卑尔占领了德里并被尊为“印度斯坦的皇帝”,他继而在1527年击败拉其普特人,1529年又消灭了阿富汗人的残存力量。由巴卑尔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莫卧儿帝国。奥朗则布去世后的莫卧儿帝国称为“后期莫卧儿”。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皇帝大都昏庸无能,马拉塔人愈战愈强,大有取莫卧儿而代之的趋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来自欧洲的入侵者从海面之上趁虚而入,居然以殖民地的形式完成了印度的统一。今天印度的国土范围,正是当年欧洲入侵者的政治遗产之一。最早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他们的殖民地位于莫卧儿帝国版图之外。此后荷兰人也积极介入,并打败了葡萄牙人。奥朗则布在帝国极盛时期忽视欧洲殖民者的危险,而他的子孙们在被迫面对欧洲人时已经由于帝国衰落而软弱无力。到了18世纪,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欧洲强国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经过一番斗争,英国人取得了优势,把法国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几个小殖民点。
经营英国在印度事务的主要实体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最晚被英国兼并的印度领土有信德(1843年)、锡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贝拉尔(1853年)和奥德(1856年)。由于殖民者的种种不利政策,1857年爆发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8年通过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务大臣接管其全部职权;并成立以印度总督为首的印度政府。英国人也正式结束了已无存在意义的莫卧儿王朝,将巴哈杜尔沙阿二世流放到缅甸。此后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
1858年通过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务大臣接管其全部职权;并成立以印度总督为首的印度政府。英国人也正式结束了已无存在意义的莫卧儿王朝,将巴哈杜尔沙阿二世流放到缅甸。此后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
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印度(称英属印度)分为13个省,其中包括缅甸。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这种土邦占整个印度面积的40%(有些省里也有土邦)。以印度为根据地,在亚洲遏制俄国扩张的思想使一些英国官员致力于西北方向扩展英属印度的疆域,结果引发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战争。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1906年组建全印穆斯林联盟。英国人有意识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在1885年以后,印度几乎每年都有民族主义者的集会,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官僚显然漠视印度人的诉求。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目标仅仅是避免出现饥荒。1909年英国通过莫莱-明托改革法案,规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机构改选中实行分别选举,此后教派政治成为制度,印度民族运动分裂。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1919年4月13日发生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这些事实使已经成为国大党主要人物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转变了对英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国大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多次领导反英斗争,其指导方针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民族运动继续发展。1944年甘地与真纳的会晤以失败告终,而印度穆斯林已经广泛支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1946年发生印度皇家海军起义。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
事实上,印度历史上大大小小的入侵多达300次。时至今日,由多次入侵带来的宗教、种姓制度、民族冲突等方面留下的影响,正在成为现代印度最大的桎梏。独立后的印度共和国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带来的后遗症。独立后第一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就由于克什米尔争端而爆发军事冲突。尼赫鲁执政时代,印度倾向于社会主义,并仿照苏联制定了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印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大获全胜,但也付出了倒向苏联的政治代价。印度于1975年吞并锡金王国,将原锡金王国设为所谓的锡金邦。21世纪初的印度,已成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一方面奋力步入现代化,一方面旧有固疾未能根治,这正是印度充满矛盾的原因。
再说印度的交通:印度的许多邦级公路路面狭窄,而且不分快慢车道,所以,车辆和神牛都挤在一条道上,经常会造成交通堵塞。新德里市区,也经常发生塞车现象。看着眼前身后挤嚓嚓一片车辆,坐在车上,你会有种着急上火没脾气的感觉。
在印度,几乎可以开得动的都可作为交通工具在马路上行驶,左冲右突,如:卡车、小货车、巴士、吉普车、小轿车、有篷机动三轮车、人力三轮车、马车、摩托车、脚踏车等等,在马路上慢悠悠地前行,还时不时有几头悠闲的神牛走在大街上。你走在印度大街上,即使有八只眼睛都不够使,经常会有车从你身边呼啸而过。
交通法规更像是约束性很低的指导规范而不是严格的法律,事实上,在印度很少能够看到红绿灯,这也加剧了交通拥堵的情况。而车辆超载,更是属于常态。无论是汽车、卡车、公共汽车、三轮车还是拖拉机,上面常常都坐满了人或拉满了货。有时,人们在车厢里挤不下,就会把头探出窗外。有些车辆超载的情况,让人无法想象。在印度,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看到有不少汽车是没有左右后视镜的。就算有,司机们也把它们合上不用。印度的公共汽车开得飞快,还未等乘客上完就开动,印度人对此很有经验,可以助跑一段攀上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