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庆·多彩黔行——镇远古镇(青龙洞)
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整座建筑群有祝圣桥、中元禅院、万寿宫、青龙洞、紫阳书院、香炉岩、令公庙、东山寺八个部分组成。大小计40栋单体建筑,依山而立,贴壁凌空,具有山地建筑特点。整个古建筑群占地22100平方米,现存建筑总面积6665平方米。集佛教、道教、儒家文化遗址于一山,为江南汉地建筑与西南少数民族山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绝妙典范。有“西南悬空寺”之称,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元禅院:原名中山寺,为镇远知府黄希英修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以传播佛教思想。清代有重修。现存建筑有中元洞山门、大佛寺、藏经阁、望星楼、独柱亭、放生池、中元洞牌坊、六角亭等建筑组成,内有:如来玉佛、千佛、弥勒佛、文殊、普贤、净瓶观音、千手观音、送子观音、地藏王、韦陀等菩萨和18罗汉造像等艺术品。早年为道教场所,相传张三丰在后面洞中修炼过,并将原北洞更名为中元洞。后佛教入住,称其为中元禅院,道佛文化,共融其中。
紫阳书院:俗称“紫阳洞”,原名“朱文公祠”。明嘉靖九年(1530年)镇远知府黄希英建,清康熙十一年(1673年)重修。原是为纪念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朱熹(号“紫阳先生”)而建,原以传播儒学为主旨。为黔东地区较早兴办教育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地点之一。几度毁建,后期局部演变为道教场所。现存有山门、三角亭、考祠、雷神殿(老君殿)、圣人殿等建筑。紫阳洞原有庙会“雷祖会”和“杜康会”(雷神殿后石崖凹进处原有“杜康殿”一座),分为祭祀雷神殷闻仲和酒神杜康。
雷祖殿为重檐歇山顶式三层阁楼,底部空旷。北侧有二层阁楼的圣人殿,南侧有考祠,其上三官殿,旁邻三角亭;东侧有供奉酒神杜康殿。大门为砖砌牌坊,楣上横书“紫阳洞”,两侧有对联“舞水无双福地,黔山第一洞天”。门前北侧石壁上有一摩岩,阴刻“蓬莱仙境”四字。紫阳书院是贵州较早的书院之一。多有名士讲学其中。邑中俊彦受教于此。
中元洞:中元洞为一天然溶洞,古称“东岩洞”、“中和洞”或“中河洞”、亦称“北洞”。有北、西、南3个洞口。西洞口内有一石台,传说为明初道人张三丰在此修炼时的卧榻;石床上方有钟乳石形同包袱、雨伞、草鞋等。相传为张三丰的“遗物”,洞外的石台据说是他的炼丹台。洞内有石刻多处,原有燃灯佛、千手观音、送子观音等佛像。寺院以此天然洞穴稍加开凿用作殿堂,具有石窟寺的特点。
圣人殿: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殿身底层柱头架空于山石之上,具有干栏式的建筑特点。重檐歇山顶屋面因山就势,局部截除,处理自由灵活。上层原供有理学大师朱熹牌位,上刻“南宋徽国文公朱子神位”,下层供祀孔圣人牌位,后均毁于“文革”。回廊隔扇窗绦环板雕花图案中藏隐对联“舞水无双福地,黔山第一洞天”。
孔子殿......
这位至圣先师可是我们的山东老乡,还是我们的行业始祖......
登楼......
雷祖殿:又称雷神殿,供奉雷祖殿太师闻仲、雷公、电母神像三尊。雷祖,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或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据传雷祖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也有说是轩辕黄帝升仙以后成为雷精,主雷雨之神。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则称闻仲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主管雷部催云助雨护法天君二十四正神。兴云布雨,万物托以长养,诛逆除奸,善恶由之祸福。 镇远雷祖殿即以闻仲为雷祖供奉至今。
雷公是司雷之神,又称雷师、雷神。电母是司掌闪电之神,又称金光圣母、闪电娘娘。雷电自然崇拜,起源自上古。因为远古时代,气候变化异常,晴朗的天空会突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雷电有时会击毁树木,击丧人畜。使人们认为天上有神在发怒,进而产生恐惧之感,对之加以膜拜。神的形象也从单纯的自然神逐渐转变成具有复杂社会职能的神。自先秦而汉起,民众就赋予雷电以惩恶扬善的意义。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8.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