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庆·多彩黔行——慕俄格古城
慕俄格古城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的大方县北郊
,是仿古建筑群,好像还没怎么建好,游客也不多。古古城是奢香故里,奢香是彝族杰出的女政治家。城其核心为“贵州宣慰府”。“贵州宣慰府”是贵州宣慰使霭翠和奢香夫人及其后裔处理政务的官府。
恢复重建的慕俄格古城是按照历史记录中的基本描述修建的,目前古城有奢香博物馆,贵州宣慰府和斗姆阁三个景点,整体建筑布局参照了彝族传统的风格样式。
奢香逝世600年来,其墓葬几经沧桑陵谷改。清康熙三年(1665),平西王吴三桂“平南蛮”“剿水西”,奢香墓及附属建筑毁于兵变。清道光十三年(1834)奢香后裔安淦卒禀文大定府请予修葺,道光十八年(1838)获准,并由大定知府王绪昆和黔西知州吴嵩梁主持,将墓修复为石围封土,另立面碑和墓志碑(面碑刻有“明顺德夫人奢香墓”),但奢香祠等附属设施,没有恢复原建,规模也远不如前。民国以来,由于未加管理,而日渐毁塌。1961年贵州省文化厅将奢香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拨款进行修葺,但亦毁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纪念奢香夫人,弘扬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又作了简易修葺,1982年贵州人民政府重新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国家文物局、贵州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贵州省文化厅、毕节地区行署、地区民委和大方县人民政府共商出资,将墓再次修葺。1988年国务院将奢香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奢香墓整个建筑规模参照《明史》所记载的正三品规模,结合彝族古代上层人物墓的特点、风格营建而成。
奢香博物馆:以奢香夫人命名的彝族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始建于一九九三年三月,一九九四年四月竣工并对外开放。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自开馆以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0多万人次。现已成为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黔西北彝族历史文化研究和彝文古籍收藏保护整理的重要基地。博物馆仿造古代彝族土司庄园建筑而成,整个建筑格局渗透着浓厚的彝族传统文化气息,无论是门窗的雕饰,还是梁柱的造型,尤其是窗户周围和屋顶上都铸有火焰形状的装饰,充分地展现了彝族是“火”的民族的民族特点。博物馆总占地面积20666平方米,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由五个展厅(文物古迹馆、综合馆、中心展厅、彝族服饰馆、生产生活馆)、资料中心和馆藏书法作品展馆等组成。馆内共陈列展出了彝族人民开发祖国西南边陲各个时期遗留下的各种文物共计一千余件,充分地展示出了彝族的渊源历史文化。
整个古城坐东向西,修建得比较规整。从布局上看,结构紧凑,铺满石板的通道两旁古树耸立,通过石桥连接庭院,庭廊森森,楼台重叠,阁亭相衬,大殿宽敞,斗拱飞檐,殿宇嵯峨。
斗姆阁是大方县在明清时候就有的佛教为主流的圣地,可惜因为文化大革命等原因,这一古建筑群被毁。现正在重建之中......
从这里登高,可以去往重建的贵州宣慰府......
这里有一座碑亭,上书“明万历贵州宣慰使安疆臣墓”......
安疆臣:明朝贵州水西人,彝族土司,为贵州宣慰使安国亨之子,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世袭贵州宣慰使职。当时播州杨应龙叛乱,安疆臣在贵州宣慰司慕魁陈恩的辅佐下,积极出兵参与讨伐。"不唯假道,且以助兵。"并亲自"率所部夺落蒙关、至大水田"焚桃溪庄。给了杨应龙叛乱后,明朝廷对,
"疆臣增秩、加布政司左参议,授怀远将军阶,封定远侯,赐飞鱼服"。"对其弟安%臣"加布政司参议,授威远将军阶,封安远侯"。其母还取得皇帝赐祭。从此,水西土司势力达到鼎盛时期。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安疆臣去世,由安尧臣袭职,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安%臣去世,由安位袭职,因安位年幼,实权落放安邦彦手中。
贵州宣慰府是慕俄格古城的核心建筑群。在它的周围还有彝族风情街,螺丝塘及拱桥。这些景致交错分布,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贵州宣慰府:是贵州宣慰使霭翠和奢香夫人及其后裔处理政务的官府。明代初期水西杰出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将贵州宣慰府作为执政官邸,励耕织、修九驿、纳汉儒、兴汉学,顾大局、建和谐、安边陲,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和水西地区繁荣稳定立下了不朽功勋。水西与水东相对,水西为彝族土司安氏辖境,范围约当今贵州省西北部息烽、修文以西,普定以北,水城以东,大方以南地区。以其大部分在鸭池河以西,通称水西。
清朝初年,水西统治机构曾经迁至毗那的那威(即今织金县官寨乡),设置水西宣慰府,并且别设治所于卧这(即今纳雍县乐治镇)。这两个宣慰府在吴三桂平水西时,毁于兵燹。清王朝平息吴三桂反叛之后,曾经一度恢复水西安氏的宣慰使之职。直到清朝康熙三十七年(1698),最后一代宣慰使安胜祖因乏嗣而停袭。
史载:蜀汉时期,居于闽(今云南东川)的水西彝族土司远祖济济火,因助诸葛亮南征有功,被封为“罗甸王”。南梁太清三年(549),济火闽支第二十世,由闽(今云南东川)向东北扩展,据今水城、大方、黔西地带,号卢鹿部。宋皇祐年间号“罗氏鬼国”。元始设土司,治所在今贵阳市,以鸭池河划分“水西”、“水东”分别治理。明设“贵州宣慰司(治今贵阳市)”,由安氏世袭宣慰使,宋氏世袭宣慰同知,两宣慰各有分地。安氏辖境约当今贵州省西北部息烽、修文以西,普定以北,水城以东,大方以南地区。以其大部分在鸭池河以西,通称水西。崇祯三年(1630)削其水外(指鸭池河以东)地设置卫所,辖境遂以水西为限。清顺治十五年(1658)改称水西宣慰使,康熙间以绝嗣停袭。
为了纪念奢香夫人这位伟大的女性,弘扬奢香文化及爱国主义精神,打造历史文化品牌,全力推进文化产业及旅游事业的发展,经大方县申报,中宣部和国家民委批准,决定拍摄30集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对“贵州宣慰府”进行恢复重建。
2011年4.5平方公里慕俄格古城开始建设,它将成为“中国彝族历史文化古城、中国古彝文化交流和研究基地、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影视拍摄基地、贵州省重点历史文化名城、黔西北最具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古城、大方县的首选名片。
奢香古镇景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大方县慕俄格古彝文化旅游景区北大门,是一座保留古老风情的彝族小镇。景区内有奢香印记、古镇遗风、都市禅心三大主题商业街区,还有八大主題文化广场、十大艺术塔楼……奢香古镇是恒大集团投资11.6亿元打造的一个集“旅游、观光、体验,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彝家特色古镇。古镇整体建筑风格融入了独特的水西古彝文化元素,突出彰显梯田风采、彝家古楼、花海韵味、民俗底蕴。古镇除了有奢香印记、古镇遗风、都市禅心三大主题商业街区,还有八大主題文化广场、十大艺术塔楼,还以欣赏到多情的民族风韵、独特的饮食文化、精彩的文艺演出等。
很有特色的一片新建筑......
这里的商业气氛不怎么浓厚,商铺也大多没有开业。不过,彝族的这种特色美食倒是遍地都是......
我们来到这里,主要是为了填饱肚子的。选择了这家小吃店坐下,不仅因为店面干净通透,周边景致也很是不错......
交谈得知,店主是彝族,但是四川彝族......
烙锅是贵州的一种地方名小吃,比较出名的是水城烙锅。水城烙锅始于清代,至今有300多年历史。传说,平西王吴三桂调兵镇压水西彝族土司,到达水西后粮草不足,官兵们只好取来屋顶瓦片和腌窖食物的瓷器土坛片架在火上,把猎获的野味和采摘的野菜放到上面烙熟后充饥。正是当年的这一无奈之举,创出了今天这道美味。大概到了清末,起初使用的不带边的凹状瓦片或瓷器土坛片,逐渐改制成了中间凸状的黑砂烙锅,这种带沿的中间高边沿低的烙锅,可以让多余的油脂自动流向锅边,且随时都可以将它往原料上面浇。这时期,烙食的原料在野味野菜的基础上,增加了当地特产的豆腐和臭豆腐,并且在吃的时候要蘸五香辣椒面味碟。改革开放后,烙锅以地摊的形式出现在了水城街头。后来,人们又将凸状黑砂锅改成了平底的带边生铁锅,并且是放到煤气炉上面加热。1992年后,水城烙锅破天荒地搬进了店堂,并很快形成了烙锅食街。这时已经是无所不烙了——海鲜禽畜、鸡鸭牛羊、家野蔬菜等各种荤素原料,均被放到了锅中,蘸碟也比原来单一的五香辣椒面蘸碟增加了许多,像麻辣折耳根蘸水、烧青椒蘸水、五香辣椒面等。
也有这样一说:平西王吴三桂调兵镇压水西彝族,当地居民为逃避战争,逃进深山,取来瓦片,架在火上用生菜油烤烙土豆及其他荤素野菜等食物充饥。不料这竟成了一道美味沿袭下来。只是瓦片换成了平底铁烙锅,可烙的食物有山珍、海味、野菜。难怪人们说:“一锅容天下”。
从小店后门出来,竟然看到了梯田!!!
奢香古镇中心建设有12万平方米的“城市梯田”。这是一大片阶梯状的茶园,梯田花海与古镇交相辉映,景色秀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花园般的环境呈现在游人面前,独具特色。镇内梯田层次分明,一派生机勃勃景色。这里简直就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更是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
我们的晚餐仍然是在奢香古镇解决的。这次误打误撞到了大方县的十大美食——瓢井清炖全猪脚火锅总店来吃了一顿猪脚火锅......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8.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