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8国庆·多彩黔行——王若飞王若飞故居陈列馆

$
0
0
2018国庆·多彩黔行——王若飞王若飞故居陈列馆

    王若飞故居的旁边就是新落成的王若飞故居陈列馆。陈列馆是纪念和展示王若飞同志光辉事迹的专题性纪念馆。新馆通过图片、档案文献以及现代声光技术,多媒体技术,绘画雕塑艺术等形式,向人们全面展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烈士的生平事迹和光辉的一生。

   纪念馆旁边有一块刻着“一切要为人民打算”几个大字的石碑。据说,“一切要为人民打算”,这是王若飞遇难的头一天晚上与周恩来交谈说的最后一句话。

     纪念馆全部陈列共分八个部分,目前展览图片资料为125幅,实物资料47件,展线长330余米,以若飞精神“一切要为人民打算”作为布展主线。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王若飞同志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经历和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突出了王若飞同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前言:王若飞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整治活动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一生所表现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严明纪律和非凡才干,堪称共产党人的楷模。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精神,闪耀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
    王若飞故居是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王若飞故居陈列馆是展示和缅怀王若飞同志光辉事迹的专题性纪念馆。全部陈列共分八个部分,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王若飞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经历和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突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引导我们走近王若飞、了解王若飞、缅怀王若飞,激发我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的壮志豪情。
    缅怀王若飞的历史功绩,就是要学习他追求真理,坚定信念,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学习他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一心为人民谋利益的优良作风;学习他讲党性,讲原则,襟怀坦荡,严以律己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坚持以大局为重,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博大胸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在这样庄严肃穆的地方,展板上出现错别字真心不太应该啊......)

    少年壮志 投身革命(1896-1919):王若飞1896年10月11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九月初五),诞生在安顺北街的一个富庶家庭,由于家庭变故,自小受尽苦难,养成了沉默而倔强的性格。在贵阳达德学堂,王若飞在舅父黄齐生的教育影响下,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了报效国家、为民谋福利的远大抱负。辛亥革命中积极投身革命,致力民主运动,在革命实践中逐渐成为一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烈士故里毓秀地:
    一万七千年前,安顺一带就有古人类活动,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的普定穿洞即是其中的代表。安顺市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政权古夜郎的都邑之地,又是汉代洋河郡发祥之所,历史文化悠久,文明气象浓郁。
    安顺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素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的称谓。为滇黔政治、军事重镇,“商业之盛甲于全省”。
    王若飞祖籍浙江省余姚市,入黔始祖王德含于明洪武六年随傅友德南征,被赐于广阳(今广顺),清乾隆年间,王氏始购房迁居安顺北街。
    王若飞的母亲黄固贞(系我国著名爱国进步人士、教育家黄齐生胞姐)。

    王若飞家谱......

    出类拔萃真理追:
    1904年,王若飞二舅黄齐生,将他接到贵阳教养。黄齐生,“四八”烈士之一,贵州安顺人(1879-1946),王若飞二舅父,著名教育家、民主人士,被毛泽东赞许为“共产党最艰难的时候,最早同情、支持、爱护共产党的著名党外人士之一。”
    王若飞到贵阳后,于1905年入其大舅父黄干夫于凌秋锷创办的达德学堂读书,并于191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达德学堂创办于1902年,1912年改称达德学校。该校倡西学、反封建,讲授科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贵州最早实行新学的学校之一。达德学校的创办者们,都是清政府认为的“聚徒讲习谋为不轨的革命党”,王若飞在这所学校中接受了旧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黄齐生继兄长黄干夫之后任达德学校校长并长期任教,兴办女校,提倡教育兴国的思想,培养了王若飞等大批革命家和各类专门人才。
    在达德学堂读书时,王若飞从《木兰辞》中取“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句,自改名为度,字若飞,表达了他少年时代的情怀与抱负。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1月,贵州革命党人积极响应,赶走清朝官吏,成立贵州军政府。王若飞与同学一起组成学生保卫队,参与稽查城防。
    黄齐生创作的歌颂明末贵州抗清英雄何腾蛟殉难事迹川剧《大埠桥》,公开排练上演,轰动贵阳。王若飞深受教育和鼓舞,为他后来创作和演出新式话剧提供了范例。

    二排左六为王若飞......

    少年王若飞与黄齐生在达德学校......

    贵州辛亥革命失败后,1912年-1914年,王若飞在贵阳群明社书店,边做工,边读书,并经常把书店的新书刊介绍和推荐给达德学校师生,对他们进行新思想的传播。
    1915年,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云南爆发了反袁护国起义,贵州率先响应,组成滇黔讨袁联军。
    1915年王若飞随大舅父黄干夫到铜仁矿务局工作,任文牍兼会计。12月,参与达德学校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电文起草,并参与动员铜仁驻军起义。
    1917年春,王若飞回到母校任教,此时达德学校宣传新思想、排演新式话剧活动十分活跃,他积极参加演出了《共和鉴》、《意大利统一》等爱国话剧,在校内外受到好评。

    远涉重洋 寻求真理(1919-1925):“五四”运动的爆发,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王若飞毅然决然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他参与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中共旅欧总支部,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建设作出了贡献。之后,受党派遣,王若飞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把自己融入共产主义事业之中,由一名激进的新民主主义战士,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飞度关山尊马列:
    从清末开始,为了发展贵州,由政府组织派遣学生到日本留学,图为1906年秋瑾与贵州留日学生在一起。
    王若飞考取官费留学后,1918年3月,在黄齐生的带领下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本,他尽力搜集、阅读进步书刊,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图为王若飞在东京与同学合影。
    “五四”运动爆发后,黄齐生率王若飞、刘方岳等相继回到上海,参加了爱国反帝宣传活动。7月,王若飞黄齐生组织的“贵州实业教育参观团”赴江苏、山东、河南、山西等省考察。
    “贵州实业教育参观团”经过北平是与美国教育家杜威合影。

    1919年10月,王若飞和黄齐生为寻求真理,从上海启程赴法国勤工俭学。临行前拜访孙中山,中山先生手书“奋斗”两字相赠,以示鞭策和鼓励。
    王若飞等乘美国轮船渥隆号从上海启程赴法国,1919年11月25日到达马赛,随即赴巴黎。
    1920年4-5月,王若飞在巴黎圣夏门铁工厂做铸工,开始明白了当一个“完全工人”“三年学徒”“果不为多”。在圣夏门铁工厂期间,虽然劳累,王若飞仍制定了一个严格的工读作息时间表,“认真研究学问,每天读书的时间并不在多,果能做到心不外驰,读书一点钟,可以比别人读三点钟,一天读五点钟的书,已经是很多的了”。

    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图录......

    生命曙光党开拓:
    王若飞与蔡和森、赵世炎、李维汉等组成“工学世界社”,讨论改造中国的方法。王若飞主张“要走苏俄工人阶级的道路”。
    “我们都是同在一条路上走的人,我的生命,就是奋斗。我们当各自努力,开拓我们的生命”。1921年底,王若飞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发起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6月,在巴黎郊外布伦森林举行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大会,不久,王若飞被选为“少共”执行委员,担任华工运动组长、中央组织委员,参加编辑、出版《少年》。
    1922年秋,王若飞、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肖三5人,由阮爱国(胡志明)介绍参加了法国共产党,同年得到了中共中央承认转入中国共产党的信。

    1922年10月,根据党中央指示“少共”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
    1923年春,王若飞被中共中央指定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时在东方大学学习的还有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瞿秋白、罗亦农、刘少奇、任弼时、蒋光慈、肖劲光等人。王若飞回忆说:“满足了我多年以来的渴望”。1923年3月,王若飞途经德国柏林到达苏联时,在柏林留影。
    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两年后,1925年3月,王若飞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执委第五次扩大会议后离开苏联回国。

    少年世界第一卷第十一期......


    大江南北 开辟斗争(1925-193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黑暗,独裁专权,丧权辱国,民不聊生。连年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不断地进行反对军阀统治的斗争。大革命的前夜,王若飞受党派遣,投入到组织民众、武装民众的滚滚洪流中。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处于低潮时期,王若飞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在大江南北组织和领导工人、农民武装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和嚣张气焰。
    劲枝当日傲霜天:
    五卅运动前夕,上海爆发了纱厂工人大罢工,强烈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王若飞在《向导》154期上发表了《在枪杀中国工人中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于上海市民之威胁》一文,热情歌颂了上海工人阶级的英勇斗争,正确评价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在运动中的地位、作用。
    1925年5月,王若飞以中共北方区委巡视员的身份到河南工作。行前到北京听取李大钊的指示后,到达开封帮助国民军二军办军校,并做中共地方党工作。
    1925年6月,王若飞出任中共豫陕区党委书记,负责组建豫陕区委。他和肖楚女领导、创办了区委机关报《中州评论》,通过该刊物发表了多篇文章,论述“宣传民众、组织民众,使武力与民众结合”的军事、统战理论,为即将到来的大革命吹响了冲锋号。
    1925年秋,王若飞与李培之在郑州结婚,时李培之为党组织派到郑州豫丰纱厂做工人运动并编辑《工人周报》。婚后十多天,李培之即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6年初,王若飞召开中共豫陕区委会议,决定把工作重心转到农村,派遣干部深入农村开展农运。2月奉调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
    1926年2-5月,王若飞在中央机关刊物《向导》上发表多篇文章。号召人民大众积极参加国民革命运动。

    王若飞在豫陕区党委机关刊物《中州评论》上发表的文章......

    前赴后继唯斗争:
    1926年10月,王若飞参加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的准备和善后处理工作。

    为纪念王若飞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伟大壮举,上海市在“三山会馆”竖立王若飞塑像以志不忘。
    “四·一二”政变,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工人纠察队。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中共五大紧急召开,王若飞参加中共五大,负责大会的总务工作,当选为中央委员,任中共中央秘书厅主任。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王若飞后来总结说:“1924至1925年底,我们帮助国民党建军,开始认识了军队的重要性,但自己不搞,只帮着别人搞。”这个教训,在八七会议上得到了解决。
    中共“五大”以后,党中央派王若飞担任代理江苏省委书记。根据“八七”会议精神,王若飞组织领导了无锡地区的农民暴动。

    王若飞使用的皮箱......

    磊落胸怀昭日月:
    1928年6月,王若飞赴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会上,他对自己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期间的工作自我批评,主动承担责任,他说:“只有真正的大勇者,才不以名位系心,才不以明白自己的、承认自己的弱点为可耻”,表现了共产党人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六大后,他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担任驻农民国际的代表。
    1928年7月,王若飞被批准到列宁学院学习。在列宁学院,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原著,钻研理论,研究中国的工农运动,写下了不少论述农民问题的文章。
    王若飞在苏联“列宁学院”考试时,面对考官的责难,客观地回顾和评价了自己的工作,主考官赞扬道:“好一位勇敢坚定的同志”。
    在苏联期间,化名“聂莫采夫”的王若飞与夫人李培之一起在列宁学院学习了三年,同甘共苦,互敬互爱。

    铁窗斗争 浩然正气(1931-1937):九一八事变前夕,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实行其侵略中国的既定方针,声称要“根本解决满蒙问题”,并着手调兵遣将,蠢蠢欲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我西北地区党组织遭到很大的破坏。为了加强党对西北地区革命的领导,适应即将到来的严重局面,王若飞奉调回国,在内蒙古地区开展工作,不幸在包头被捕。在五年多的铁窗生涯中,他威武不屈,从容镇定,团结难友,坚持斗争,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内蒙草原播薪火:
    1929年,中央派云泽(乌兰夫)从苏联回国,在内蒙古组织农民协会,培养蒙古族干部。
    1931年9月,王若飞化名黄敬斋从乌兰巴托回国。10月初到包头开展工作,听取当地中共党组织负责人云泽汇报并传达了党的指示。
    1931年7月,王若飞以中共西北特别委员会特派员的身份回国,负责领导西北地区的农民土地革命和组织回民暴动,建立革命根据地,为整个西北地区建立统一的党组织。他根据中央“发展并组织西北的革命运动,尤其以民族运动为中心”的指示,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针。

    王若飞在内蒙古化装成毛皮商穿过的蓝布长衫......

    1931年10月至11月,王若飞克服了人生地疏、语言不通等种种困难,先后到归绥(呼和浩特)、包头、五原等地调查了当地党组织、农民协会的斗争情况,安排、布置工作,使内蒙古地区党的组织和交通联络站得以恢复和健全。

    铁窗难锁钢铁心:
    1931年11月下旬,王若飞准备赴宁夏,以商人身份为掩护,离开包头临时住地,住进了复成元街商贾云集的泰安客栈。11月21日晚,由于叛徒出卖,王若飞在包头泰安客栈被捕。他乘敌人不注意,将身上带着的云泽给他的工作报告和《告全旗蒙民书》以及他起草的一份工作报告塞进嘴里,拼命往肚里吞,力求保护组织秘密。敌人在王若飞身上得不到他们需要的任何东西,于是1931年12月上旬,将王若飞押解到归绥,关押在归绥“第一模范监狱”。
    国民党对抓到“黄敬斋”这个“大共产党”抱有很大幻想,在得不到任何口供的情况下,竟然用假枪毙的手段企图使王若飞屈服。王若飞义正言辞嘲讽道:“你们想用死来恫吓我,让我出卖自己的同志,这套把戏对共产党人来说,是没有用处的。”然后命令道:“开枪啊!”把国民党特务弄得狼狈不堪。
    王若飞在敌人的监狱中度过了五年零七个月的艰苦岁月,一刻也没有停止工作和斗争,他宁死不屈,对党忠贞不二。“死里逃生唯斗争,铁窗难锁钢铁心”即是他在狱中斗争的真实写照。



    王若飞在内蒙穿过的西服......
    王若飞在狱中写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著作......



































































































    放映室里播放着关于王若飞的纪录片......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8.10.3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