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庆·多彩黔行——黄果树景区(滴水滩瀑布)
看着这样的一条绝对无法错车的小路,心里打起来退堂鼓。却恰逢其时碰见了自驾游玩归来的一车素不相识的游客,告诉我们这条路是能够开下去的。于是鼓足勇气开汽车来。这1.3公里,真是用足了40分钟,一路忍受着儿子这个新手司机的抱怨,还有汽车底盘不时被刮擦的声响,甚至还经过了一个极小的村落,我们终于看到了这个隐藏在深山里的“佳人”——滴水滩瀑布......
这里有个小小的停车场,在瀑布对岸的小小山崖上。几位村民还了小小的摊位,卖着矿泉水、煮鸡蛋等简单的商品,绝对的原生态
......
站在大坡顶遥望整个瀑布,瀑布就仿若身着白色衣裙的天仙,仪态万方地从万顷冷绿之中露出她的身姿。山上为错落有致、景色优美的布依族村寨鸡窝田。美丽的田园、梯级瀑布、优雅恬静的布依族村寨,组成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从小生活优渥的儿子拒绝下山,于是只剩了我和老公
......

灞陵河峡谷位于关岭县城东面关索岭和晒甲山两条长岭之间,峡谷两岸峰峦似海,山崖耸峙如犬牙交错。谷底是飘带般的灞陵河。河岸山峦起伏,田畴连片,公路沿河,古桥横水,垂柳倒影,一个个布依村寨掩映林间,一派淳朴恬静的田园风光。滴水滩瀑布就位于灞陵河上游,流入灞陵河中。
说到灞陵河峡谷,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过这个名字。的确,灞陵河峡谷的名声没有北盘江大峡谷、马岭河峡谷、南江大峡谷等有名,但是灞陵河峡谷却低调地拥有世界低空跳伞基地,神秘的红崖天书、还有三国古驿道。灞陵河峡谷距离黄果树瀑布只有5公里,他在黄果树景区旁边,只能低调了。
想去看看红崖天书,但导游说,景区为开发,我们是看不到的。联想到她大力推崇的滴水滩瀑布的难于行走,只得放弃这个旅行计划......
看到地上的垃圾,真心觉得国人的旅行素质有待提高......
滴水滩瀑布位于黄果树瀑布以西8公里,我觉得这个是直线距离哈,总高度和个体都为黄果树瀑布群之首。这里两山对峙,东为大坡顶,西为关索岭,中间是深达700米的霸陵河峡谷,瀑布就挂在关索岭大山上。滴水滩瀑布总高410米,为黄果树瀑布的五倍,最下层134米,雄伟磅礴。
滴水滩瀑布由三个瀑布组成,最上面叫连天瀑布,中间为冲坑瀑布,下面为高潭瀑布。瀑布总高316米,其中冲坑瀑布高160米。高潭瀑布高130米。形态多有奇特之处,最上一级瀑布顶仅是一个三点五米宽的峡谷岩道,而最下一级瀑布顶宽则有四十五米。由于它是深切于峡谷之中,多处为山崖遮掩。
站在大自然的旁边,人啊,多么得渺小......
滴水滩瀑布无论总高度或个体高度都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高的。瀑布气势雄伟磅礴,最高一层波涌连天,中间数层翻空涌雪,最下一层震荡群山。远远看去它那美丽多变的姿态宛如一位天仙般的白衣女郎,提着雪白的衣裙轻捷地从高岩上奔跑而来;一忽将裙子收拢束紧,妖媚窈窕;一忽儿又将裙子随意撒开,显得落落大方,潇洒自如。
再次回眸这壮美的自然景观......
贵州就是这样,时晴时雨,让人难以捉摸......
灞陵河上有滇黔古道的必经之地灞陵桥。古时的灞陵桥又名关索桥,始建成于明初。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修。为四孔石桥,横跨灞陵河上,为滇黔要津。原桥东西各有一黄桷树,枝叶覆于桥上,为古永宁州八景之一“骑桥双树”。沿“灞陵桥”边的古驿道登关索岭,古驿道上分布有
“双泉寺”、“马刨井、刀把井” 、“御书楼”等古迹。
现在我们看到的灞陵河大桥则是沪瑞国道主干线上跨越灞陵河大峡谷的第一座特大型桥梁。该桥为主跨1088米的单跨钢桁加劲梁悬索桥,大桥全长2237米,主跨1088米,桥面至灞陵河水面370米,建成时是居“国内第一,世界第六”的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是贵州有史以来修建的技术含量最高的桥梁。该大桥为双向四车道,设计年限为一百年,桥梁抗风设计标准也按百年一遇的最大风速——每秒25.90米设计。2017年11月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灞陵河大桥跨越灞陵河峡谷,是国内跨度最大的钢桁加劲梁悬索桥。东塔高186米,西塔高201米,河谷两岸地势陡峭,地形起伏很大,河谷深达400至600米。灞陵河大桥东接壮美的黄果树大瀑布、西临三国索马古道、南毗神秘的红岩天书、北靠滴水滩瀑布。
5个“第一”:在高山峡谷区修建如此大跨度桥梁,世界建桥史尚属第一;西岸隧道式锚碇长74.34米,为世界第一大隧道锚;东岸重力式锚碇混凝土浇筑方量达81662立方米,位居国内第一;全桥长2257米,为山岭重丘国内第一长桥;全桥投资14.8亿元人民币,为贵州省内交通建设独立大桥投资之最。
5个“首次”:大桥世界首次采用3节间架设桥梁;大桥桥面吊机为国内首次采用技术;大桥抗风措施系国内首次采用;大桥的机制山砂200米以上的高塔混凝土为国内首次;大桥的移动模架施工为贵州省桥梁建设首次采用。
灞陵河大桥于2009年12月23日举行通车典礼之后投入通行。通车后,从黄果树风景区到关岭县城的里程缩短20公里,车程从半小时缩短到5分钟,从兴义到贵阳车程可缩短到4小时以内。大桥的建设不仅加速了关岭交通的发展,同时也为全国热爱旅行的游客提供了方便。而后,灞陵河大桥成为了世界低空跳伞基地。在《致青春》的影片中,女主角回家所经过的大桥便是灞陵河大桥。
![]()
灞陵河峡谷是一道风景名胜,又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峡谷位于关索岭和晒甲山之间,两座山都留下了许多三国遗迹。关索岭,是得名于关羽之子关索。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孟获,关索便驻军为此,后来人们以关索岭来称呼。关索岭周围百余里,南北横绝,长五十多公里,高一千米以上,山势峻伟,连绵起伏。1914年,在此设立关岭县,其名字就来源于关索岭,关岭成为全国唯一以三国人物命名的县。
由于关索岭是重要的军事要塞,从古至今,这里修建了许多军事设施。太子廓是关索岭的主峰,海拔1237米,山顶建有太子阁。关索岭是重要的滇黔通道,现在还有古驿道遗迹。清代将领张衮曾在此镇守数十年,并在关索岭题下了“英雄一家”四个大字。康熙年间,位守卫滇黔边道的王制军将该匾额带到京城,康熙见后,赞叹:“此书乃醉笔生花之仙笔也”。于是又写下“滇黔锁钥”四个字,命挂在太子阁。后来人们在此建设了御书楼。
而关索岭的对面,便是晒甲山,传闻是关索军在此晒兵甲而得名。在晒甲山上,有有20余个非字非画的符号,红如火焰。自明代,便有关于这种神秘符号的记载。有人认为是“诸葛武侯镇山符”,又有人认为是“少数民族文字”,还有人解读为建文帝讨伐朱棣的檄文。总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索岭,简称关岭,是乌蒙山的支脉,位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东北面,临关索镇东街口,踞灞陵河西岸,关岭自治县即以此得名。关索岭周围百余里,南北横绝,北起六枝特区边沿,南临灞陵河断桥河边,长20余公里,主峰太子阁海拔1237米,山势峻伟,连绵起伏,势如长城,岭侧悬崖千尺,灞陵河流于下。自古以来为滇黔两省通道上的要隘。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黔滇公路通车,由东麓南绕至岭西腰部至县城。
相传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于公元225年(建兴三年)南征,将军关索曾率兵驻此,关索岭因此得名。徐霞客于公元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四月二十四徒步翻越关索岭,在其游记中写道:“又西上岭,逾而西,又一里,乃迤逦西南下,甚深。始望见西界遥峰,自北而南,屏立如障,与此东界为夹,互相颉颃;中有溪流,亦自北而南,下嵌壑底。……越桥,即西向拾级上,其上甚峻。”至今,由安顺乘车而行,越过晒甲山大坡顶丫口,山势突变,下临绝壑,群峰插入天际,由北向南逶迤不断,西面天空几乎被高山遮去一半,山势十分雄奇。
关索岭四周古迹甚多。山上有明清两代留存的古驿道,全为块石砌就,宽二米左右,每级高十至二十厘米,被人畜踩得光亮,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尚较为完好。驿道东上四十三盘达岭口,西下九盘进入县城。
太子廓:“太子廓”是关索岭的主峰,海拔1237米,位于关索岭口南侧,顶分三岔,雄伟险。相传八贤王南巡,与当地一女育有一子,是为太子,后因贤王索要太子,女子不从,并抱着太子躲入山顶洞中,贤王不慎引火烧山,致使母子二人葬身火海,人们便把生太子的地方称为“太子廓”,躲太子的洞称“太子洞”;后在山顶建阁,称“太子阁”。1979年在太子阁遗址上建电视差转台,改建时发现古代楼阁简瓦、大砖和无数陶瓷残片,说明过去太子阁的建筑宏伟壮丽。有石阶小道至山顶,临其上,东可望晒甲、红岩,西可俯瞰县城风光。
睡将军:传说很多年以前,坝陵河畔有个“仲蛮”将军,天生神力。他三岁能把倒在河里的牛顶上岸,十六岁就用囤箩挑谷。因为一年打跑了土匪,名声越来越响,附近的很多英雄好汉都来投奔他。
将军有了人马,就每天在坝陵河畔练兵习武。随着人马逐渐增多,坝陵河畔坑坑洼洼的地形使将军难以找到一处理想的练兵场。一天,将军不知从何处听说云南那方土地很广,打算向云南扩展。但云南那边也有一位将军,兵强马壮,自己肯定打不过。“仲蛮”将军为此很是苦恼。
一次,将军操练完士兵后,倒在一堆柴草上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三位老神仙。第一位老神仙教给他撒豆点兵术;第二位老神仙教给他破竹点兵术;第三位老神仙刚站出来要教他撒草点兵术时,突然窜出一条凶恶的狗把三位老神仙吓跑了。将军从梦中惊醒,才发现自己是在做梦。将信将疑间正好口袋里有一粒黄豆,他便拿出来按仙家教的咒语一念,刚住口,那粒黄豆立刻变成一个拿刀的武士,立在那里听他差遣。将军欣喜若狂,便立即跑到竹林里破竹点兵,竹子落地间便成了骑士。于是将军认为时机已成熟,立马召集军队,向云南开去。
云南将军从护心镜中看到“仲蛮”将军气势汹汹而来,赶紧聚兵抵抗。“仲蛮”将军会两样法术,云南将军也会两样法术:撒米点兵、吹树木叶点兵。他们杀得天昏地暗,互不奈何,只得罢兵谈判。双方商定以今胜景观为界,东属贵州,西属云南。由于征战日久,将士返乡愿望强烈,“仲蛮”将军见云南山多,就叫士兵推来填平坝陵河,修一个大练兵场。由于推山的声音吵到将军的母亲,将军母亲很生气,打听到将军点兵推山的法术,就用狗血淋在黄豆上,把狗毛粘在竹子上,破了将军的法术。云南将军不甘心失败,重新聚集兵力,向“仲蛮”将军攻来,“仲蛮”将军无计可施,兵败被杀。他的儿子在替他收尸时,按照他的遗嘱将尸体对天长眠,尸体刚一着地,身体便越长越长,头靠在到关岭大瀑布上,脚伸到孟获屯的山头,后来山和人就连在了一起,成了今天的关索岭。
马刨井和刀把井: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南下平叛,关羽的儿子关索也在军中。一天,关索在追击叛军的过程中来到一座高山峻岭上。当时,正值中午,烈日炎炎,将士战马干渴难耐。这时,关索的战马突然挣脱缰绳,使劲朝一堆乱石猛刨,正在将士疑惑的时候,“哗”的一声,一股清亮的泉水从乱石中喷涌而出。奇迹的出现,把将士们惊呆了,欢呼的高喊:“马刨出水来!马刨出水来了!”都朝泉水蜂拥而去,可是马说什么也不让将士们接近泉水。它喝饱了水,竟然还在泉里撒了泡尿。关索见状,气得胡子上翘,顺手就给马一鞭子。吗跑到坎子上,望着关索直叫。看到马幸灾乐祸的样子,关索气愤的取出战刀,用刀把往凹地里猛的一戳,说:“马能刨水,人就不能?”说来也巧,果真有水慢慢浸出湿润了刀把附近的泥土,关索再用战刀往浸水处一通,水便顺着抽出的刀汩汩而出。将士们放开肚皮,痛饮了一番,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夺下了山顶关隘。后人就将关索驻扎过的山岭叫关索岭,也即今天简称的关岭。同时,把马刨出的井,叫做马刨井,把关索刀把厾出的井叫刀把井。刀把井的水,清爽甘冽,提神壮胆,马刨井的水,又苦又涩,喝了会变哑,于是人们又将其称为“哑泉”。
康熙皇帝书题:“大跃进”以前,凡途径关岭城东古驿道的行人,都可翘首眺见御书楼上书题“滇黔锁钥”的巨大匾额。据说这是“康熙御笔之宝”。清朝时期,有一位将军名叫张衮,他不仅战功卓著,还是一位盖世大书法家。一年,将军奉旨南征,率兵进入云贵高原,一连镇守数十年。康熙年间,将军已经鬓发染霜,一天,他来到当年征战过的关索岭,站在高峻的太子山上眺望远山近岭,遥想曾经的战斗经历,回想起自己的父亲是功德无量的将军,自己随父出征已有无数个春秋,自己的大儿子战死疆场,二儿子、三儿子也是出生入死的将士,“我一家三代为了国家疆土,付出了多少啊!”将军触景生情,书性大发,立即让随侍抬出酒来,连饮了三大碗,挥毫写下:“英雄一家”四个笔力虬劲的大字。刚落笔,半空中突然云彩翻腾,传来万马奔腾的啸声,半个时辰后才慢慢消逝。将士们急忙把牌匾悬挂在关索岭亭廓上,一一叩拜,才打马离去。康熙二年,一位守卫滇黔边道的王制军,受皇帝召见。回京途中,在关索岭上看到这一牌匾,顿时为其意境所感染,忍不住大声赞道:“好一个英雄一家!”急命家人取下捧在怀中久久不肯放下,如获至宝的用红绫层层包裹带回京城。回到京城,玄烨召见云贵二省制军,问道:“闻云贵土产极多,不知二位有何宝物敬献?”王制军奏道:“臣无所好,得墨宝‘英雄一家’一方。”遂将经历给皇帝叙述了一遍,康熙暗暗吃惊,急召侍卫送到金殿上,康熙趋步到匾前,掀去红绫,一时为其震惊,稍后点头赞叹:“此书乃醉笔生花之仙笔也”。于是心血来潮,即令送上文房四宝,根据王制军禀报的地形,挥笔御书“滇黔锁钥”四个大字,命一员大将火速将此匾悬于关索岭上。当地官员为向皇帝献媚,又筹资在关上建造了一座御书楼。至于那块“英雄一家”的额匾,则被康熙留在了自己的内阁里了。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8.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