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秋畅游古城台儿庄——台儿庄大战故事馆与袁家巷巷战弹孔墙
义丰恒商号遗址其中腰楼旧址作为台儿庄大战遗物陈列馆使用,对面的后楼旧址(李敬善故居)则作为台儿庄大战故事馆使用,于2014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之际开放,通过复原义丰恒商号内宅场景,展播台儿庄大战英烈事迹图文版和《台儿庄大战亲历者采访记》视频资料,记录了台儿庄大战期间军民团结共抗日军的动人故事,让游客亲身感受台儿庄大战的惨烈氛围。
台儿庄地处苏鲁交界,位于枣庄南部,地处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区驻地)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西面毗邻南四湖,为山东南大门、徐州之门户,乃是南下徐州的最后一道屏障,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境,自古是南北漕运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在台儿庄,中日狭路相逢,打响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严重挫伤了日军嚣张气焰,遏制了日军侵华凶猛势头,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正是在这里,无数无名英雄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抵抗日军的长城。
“活张飞”赤膊夺敌炮:1938年3月23日,台儿庄战役打响。第三十一师骑兵连为诱敌深入,边打边撤。3月24日,日寇逼近台儿庄地区,开始向台儿庄大举进攻。第九十一旅第一八三团第三营营长高鸿立,在抵达刘家湖附近时,突然发现该村东北三四里处一个小树林里有个日军的炮兵阵地,约有10多门炮正疯狂地向台儿庄射击。高鸿立是个农民出身的军人,性格刚烈、作战勇敢。他马上在麦田里集合起全营部队指着那片小松林,说:“弟兄们,你们瞧,轰炸我台儿庄的炮弹,都是从这里打出去的。我想领着你们,把那10多门炮都夺回来,煞煞鬼子的威风,你们敢不敢?”士兵们一齐发出仇恨的怒吼:“夺回来!炸掉它!”高鸿立猛地甩掉了头上的帽子,上身棉军衣和衬衣也全都脱了下来,扔在了地上。他左手握着手枪,右手举起一把明晃晃的大刀,用粗大的嗓门对士兵们吼道:“弟兄们,怕死不怕死?”“不怕。”“随我去夺炮的,一定要像我一样,脱光膀子跟着我冲,敢不敢?”“敢!”刹那间,几百名士兵全把上身脱得精光,每人一把大刀、八颗手榴弹,在高营长的率领下,如同潮水般地向小松林冲去。于是,一场大规模的肉搏战,在滚滚的麦浪间展开了。极其惨烈悲壮的血战,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在惨淡的日光下,一把把闪着寒光的大刀,在鬼子的脑袋上嗖嗖地闪动着,砍得鬼子们无法招架,弃炮而逃。此战之后,台儿庄战场上便流传着“活张飞大闹刘家湖”的佳话。在这场肉搏战中,三营营长高鸿立头部负了重伤,战士牺牲了三分之一以上,拖住了日军围向台儿庄的增援部队,搅乱了日军进攻台儿庄的原计划。
“运河漂米”:台儿庄大战前夕,全城妇孺老幼绝大部分搬离城区,但不少青壮年仍旧留住城内,帮助中国守军挖战壕、修工事。台儿庄城内万家粮店主人毅然毁家纾难,打开自家的仓库,运出一个个粮包,供中国第2集团军30军31师93旅186团官兵修筑工事。这些粮包工事在之后的台儿庄巷战中发挥了相当作用,“粮食工事”被打得到处都是,不少粮食散掉至运河中,台儿庄运河漂满了粮食,呈现出“血水漂米”的悲惨景象。
何信勇搏敌机壮烈牺牲:何信,号德璋,小名“二冬”。广西桂林市人。1913年1月2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共有兄妹八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8岁的何信从师范学校辍学,投笔从戎,考入柳州航空学校。训练结束后,就任中央空军第八队上尉副队长,即率队飞赴徐州第五战区,参加鲁南保卫战。1938年3月25日凌晨,何信率机14架升空与日机17架,交战于临、枣上空。他沉着指挥,英勇奋战,经过激烈搏斗,一举击落敌机6架,而中国飞机则全部安然无恙,其余敌机见状四散逃窜。正值我机高奏凯歌,飞抵马牧集上空时,埋伏在云端的敌驱逐机24架,对我机发动了突然攻击。当时我机升空历时既久,人乏机疲,且众寡悬殊,油弹俱穷,情况十分不利。但何信与战友们却临危不惧,誓死血战。何信率队先冲入敌机群,进行生死搏斗,天空间,枪炮哒哒,云烟翻腾,血战多时,敌人发现何信之机为主机,乃向其群攻,何信胸部突中三弹,顿时血流如注,可他仍以拼死决心,强忍伤痛,鼓起余勇,驾机向敌主机迎头全力撞击,抓住此良机,射出最后一排子弹,将敌首机击落。此时何信已人伤、机损、弹绝,乃随即驾机全速向另一敌机撞去,敌猝不及防,被撞机毁,何信也随之壮烈牺牲。此次空战,我方前后共击毁敌机8架,而何信、莫休、李膺勋、梁志航4位烈士均以身殉国。何信当时年仅27岁。
颜省吾营长挽肠血战:民国二十七年春,颜省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31师185团2营营长,奉命驻守台儿庄。在当年那场振奋人心的大战中,他奋勇当先。1938年3月27日,战斗最激烈的时刻,突然一颗子弹击中颜省吾腹部,顿时鲜血滴流,肠子也顺伤口流出一截。颜营长怒目圆睁,左手将肠子挽住不使其流淌,右手持刀继续指挥,直到击退日军进攻。在前五天的战斗中,该营连长以下官兵有380余人为国捐躯。
刘守玟前线救援负伤:全面抗战爆发后,湖南长沙女子中学的学生们也和全国各地学生一样,热血沸腾,纷纷参加各种形式的抗战救国活动。该校女生刘守玟瞒着父母加入抗战救护队,经过一定训练后转入台儿庄抗战前线。她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赶往一线阵地救护伤员。在救助一名受伤的连长时,对面日军突然冲了上来。眼看刺刀要捅向连长,刘守玟愤怒地搬起一块石头向日寇猛砸,谁料一颗炮弹在附近爆炸,破片飞来,刘守玟不幸负伤。随后她被送到徐州附近的铜山县陈塘村疗养,终因伤重不治身亡,献出了18岁的青春年华和宝贵生命。时隔60多年后,烈士遗骨得以迁返故土,被安葬在湖南革命陵园。
72壮士勇夺文昌阁:1938年3月28日,为收复被日军占领的台儿庄城西北隅的制高点文昌阁,于是,中国第2集团军30军31师93旅186团团长、城防司令王冠五将麾下特务连组成突击队。以当日为黄花岗72烈士祭日,乃择精兵72人,经顽强奋战收复文昌阁,俘虏日军4名。激战中,3营营长及特务连14名壮士为国捐躯。
五十七把大刀定乾坤:1938年3月27日上午,驻守在台儿庄外黄林村的黄樵松师长命令158团3营副营长时尚彬带领7连、8连增援庄内池峰城守城部队。当7连冲进台儿庄时,先打进庄的8连官兵在日军重机枪狂扫之下已全部阵亡。守城指挥部命令7连承担正面阻击任务。双方每巷必争,每屋必夺,敌进我退,我进敌死,打得十分惨烈。敌我双方交战在一起,敌人的飞机、大炮已无用武之地,战士们以手里的大刀对付日军的刺刀。到了3月31日,7连130余人只幸存下来57人,3个排长全部牺牲,阵地前留下了日军200多具尸体。战局最危急时,日军已占领台儿庄的4/5。此时,双方兵员伤亡惨重,身心疲惫已到了极限。双方的指挥官都清楚,谁能挺到最后,谁就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赢得最后的胜利。池峰城当机立断,命令7连连长王范堂将仅存的57名战士集中起来,组成敢死队,对日军展开最后搏杀。敢死队员们手持长枪,斜挎大刀,腰里挂满手榴弹。当晚,敢死队分成6个战斗小组,摸出西门,在炮火的掩护下,靠近仅一墙之隔的日军阵地。在一阵急促的炮火准备后,王范堂一声令下,敢死队员们一跃而起,跳入墙内与日军厮杀在一起。据王范堂回忆:“此时,容不得敢死队员半点思考,见敌人举刀就砍,听到动静,抬枪就打。不管前面有多大险阻,队员们以必死的信念,只知道一个劲地向前杀,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跟上去。”经过约1个小时的战斗,日军丢下60多具尸体,狼狈退逃。我敢死队员44人牺牲,仅13人幸存,壮士们用大刀、手榴弹和血肉之躯将日军赶出台儿庄,为台儿庄大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战事拉锯战:1938年3月28日黎明,日军五六百人向台儿庄西北城墙缺口处发起攻击,几进几出,战斗呈拉锯式。中国守军186团官兵轮番上阵,台儿庄城内外尸体枕藉,血流成河,双方陷入苦战状态。入夜,守城部队配合敢死队袭击日军据点,逐巷逐屋展开肉搏。激战至30日傍晚,终将入城日军逼迫于北城墙沿线各据点内。
血战太平巷:1938年4月3日,防守丁字街一带的中国第2集团军30军31师官兵在逼仄的太平巷及两侧院落中,从巷口到院落与日寇展开逐屋甚至逐墙争夺。有的中国士兵抓住日军从墙洞突然刺过来的刺刀,不顾双手鲜血淋漓仍与敌搏斗。其他中国士兵则攀上残破房顶,向屋内顽抗的日军投掷手榴弹。一波日军被消灭,另一波又冲进来,中国守城官兵前赴后继,太平巷喊杀震天,血肉横飞,战况惨烈。
盐包防御工事:台儿庄大战爆发前夕,台儿庄城内居民陆续撤出。当地多家盐商出于民族大义不顾安危,坚持留在城内协助守军修筑防御工事。他们打开仓库,将一袋袋盐包运到门口、街口,连日筑起多道牢固的掩体。直到大战爆发前夜,他们才孑然一身地撤离。正是凭借这些掩体,守城的中国第2集团军31师186团王震部得以成功坚守城池5天5夜,顶住日军多次强攻。
盐包防御工事:台儿庄大战爆发前夕,台儿庄城内居民陆续撤出。当地多家盐商出于民族大义不顾安危,坚持留在城内协助守军修筑防御工事。他们打开仓库,将一袋袋盐包运到门口、街口,连日筑起多道牢固的掩体。直到大战爆发前夜,他们才孑然一身地撤离。正是凭借这些掩体,守城的中国第2集团军31师186团王震部得以成功坚守城池5天5夜,顶住日军多次强攻。
故事馆的后墙就是保存完好的袁家巷巷战弹孔墙,墙面正对袁家巷北巷口。1938年3月26日,日军突破北门后,经鱼市巷延伸至此。中国守军186团1营官兵坚守袁家巷,顽强阻击日军,留下了这面弹迹墙。袁家后巷的这处弹孔墙,在战后多年,每逢下雨过后仍然会泛出黑色的血水。这些弹孔墙、旧民居、图片影像,述说着一个民族的顽强与不屈,现在成为人们了解台儿庄大战,了解当年抗战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据介绍:墙面上像一拳头的大的弹坑为炮弹导致炸成的;密密麻麻的蜂窝状弹坑,应该是很多子弹打在同一个地方造成。像这样的打的很深,墙里面依然留着弹壳的地方,有时一平米有390多个弹壳,它们见证了战争的惨烈,也是日军侵华的罪证。作为那场激战的见证,其中特别密集的一块80平方厘米的砖墙,
已于1988年10月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移去陈列。
站在弹孔墙前,时光仿佛回到战争岁月。1938年4月3日,疯狂的日军占领了台儿庄城三分之二,并宣布占领了台儿庄,下一步就要跨越京杭大运河一举攻占徐州。守城官兵与日军在这里进行了激烈的巷战,台儿庄城里"无墙不饮弹,无
土不沃血",到处是残垣断壁,焦土废墟。经过双方5天的反复争夺,到4月7日,中国军队以三万多人伤亡、城池大部分被毁的代价,歼灭日军11984人,重新夺回了台儿庄,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上第一次大胜利。
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规律。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警示未来!
文字部分来源于网络
——2018.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