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端午游威海——刘公岛·历史的选择展馆
第四部分
万众归心迈向新中国
历史无情,民心是秤。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凭借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救亡图存的正确主张和无私无畏的担当精神,终于赢得了万众归心,赢得了历史的选择。
第一单元
爱国青年奔赴延安
当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成为抗战胜利的希望,党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万众瞩目的红色大本营,“到延安去”,成为有志青年和知识分子的共同选择。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1年,奔赴延安的知识青年总数有4万人左右。
要进入陕甘宁边区,西安是必经的门户。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承担了桥梁的作用,成为众多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起点。图为奔向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外地青年。
1938年爱德华率印度医疗队赴延安途中。看到崎岖山路上一队队奔向延安的人流时,情不自禁地感叹:“奇迹,奇迹,这简直是奇迹!这是20世纪中国的耶路撒冷!”图为徒步奔向延安的爱国青年。
当时西安到延安不通火车,有的人能幸运地搭上汽车,大部分人则是步行。图为搭便车赴延安的青年。
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爱国青年写下的诗句
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也不怕路遇“九妖十八怪”,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不能到前方抗战;只怕取不上延安的经典,不能变成最革命的青年。——当年奔赴延安的青年唱的歌曲
1942年5月,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王稼祥与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爱国青年合影。
第二单元 解放区人民倾力相助
当国民党背信弃义发起内战时,解放区人民一心一意跟随共产党、倾其所有支持共产党,把“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件旧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老儿郎,送到战场上”。
山东省广饶县1150人报名参军。图为报名参军大会的全体新战士。
莱东县赤山区有458名青年参军入伍,组成一个营,被命名为“赤山营。”
广饶商家村参军青年组成一个连,被誉为“商家连”。
荣成埠柳镇的虎台村,在1947年大参军运动中,一次就有80多名青年民兵参军,被誉为“虎台连”。
解放区妇女为解放军做军鞋。
唐和恩,山东莱阳人。1948年,他带头报名参加淮海战役支前运输队,在随身携带的小竹竿上刻上了所走过的70多个城镇和村庄。淮海战役结束后,唐和恩立下特等功,被授予“华东支前英雄”称号。
辽沈战役中,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号召下,东北人民积极支援前线。图为辽阳万人担架队开赴前线。
胶东妇女精心照顾前线将士的子女。图为胶东育儿所保育员和幼儿合影。
1947年,昆嵛县运输队500名民工,奉命到百里外搬运作战物资,仅用一昼夜即完成任务,被山东军区兵站部授予“黎玉运输队”称号。
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
莱芜战役期间,沂源县妇女为加工军粮不分昼夜连续5天,碾出300万斤小米,磨出100万斤白面,其中南麻一个村一夜就磨出1万斤白面。
解放战争期间,山东参军青壮年69万名,占全国各解放区参军总数的1/4强;支前民工、民兵1106万人。
三大战役中,人民群众出动民工880余万人次,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9.6亿斤。
淮海战役中,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出动支前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山东解放区出动的支前民工最多,达218万。
解放区支前担架队整装待发,准备开赴解放战争前线。
民工小车队把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
民工立功奖状......
第三单元
国统区民众开辟的“第二条战线”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推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很快失去民心。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群众为先锋的反对蒋介石集团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蓬勃兴起,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1946年12月,北平发生美国士兵强奸北京大学女学生的暴行,各大城市的学生相继罢课游行,抗议美军暴行。图为上海复旦大学抗暴游行。
1947年5月,国统区学生掀起反饥饿、反内战运动。5月20日,各地学生在南京、上海、杭州等地举行游行示W时,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造成五二〇血案。图为女学生游行队伍通过南京新街口。
北平7000多名示威游行的学生从天安门前通过。
南京学生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
上海举行反饥饿、反内战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
为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征收沉重的苛捐杂税,无限度发行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图为人们携带大捆钞票抢购生活用品。
到1948年,国统区金融财政混乱、经济陷入崩溃。这样贴满6100多张印花税票、税额高达6000多万元,长度784.3厘米的提货单,正是这种状况的生动反映。
1947年3月到7月,上海、南京等38个城市发生抢米风潮,参加的城市贫民达17万人。图为版画《抢米风潮》。
国民党统治区的饥民......
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上海市民举行游行,要求改善生活环境与条件等。
1947年,在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主要工业城市,有120万工人参加反内战罢工和示W游行。其中罢工达3000次。图为上海万余名失业工人在社会局门前示W。
《劳动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年代1949年9月
《劳动报》《舟山群岛解放》,年代1950年5月
1949年,上海南京路上,欢迎解放军的队伍。
第四单元 国民党官兵弃暗投明
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初,大批国民党官兵顺应历史潮流,毅然脱离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投身共产党阵营。起Y、投诚和接受和平改编共约180万人,其中将领1500余名。涉及陆军240个师,海军大小舰艇97艘,空军飞机128架。
1949年2月,国民党海军“黄安”护卫舰120名官兵在青岛起Y,开了国民党海军舰艇起Y的先例。图为“黄安”舰起Y后官兵合影。
1949年2月17日,国民党海军201号扫雷舰在山东长岛海域起Y。
1949年2月25日,国民党海军最大的巡洋舰“重庆”号547名官兵,在舰长邓兆祥率领下于上海吴淞口起Y。图为“重庆”号到达解放区后,邓兆祥陪同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段苏权检阅官兵。
1949年4月23日,国民党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领9艘军舰,21艘舰艇,1271名官兵在南京起Y。
1949年9月,国民党第一舰队旗舰“长治”号43名官兵起Y,后成为人民海军第六舰队旗舰,更名为“南昌”号。
毛朱签署人民解放军布告
烟台市实行戒严的布告(1948.10)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空军飞行员刘善本驾机起Y,飞抵延安,引发国民党空军飞行员纷纷效法。周恩来称赞他是“国民党空军起Y的带头人”。图为刘善本驾机起v的机组成员。
1948年12月16日,国民党空军第8大队俞渤机组在南京起Y,驾驶美制B-24轰炸机准备轰炸南京大校场机场和总统府,因投弹系统故障,5枚炸弹都落到南京城外,当时蒋介石正在该机场慰问空军,听见爆炸声大惊失色。投弹后该机飞到已解放的石家庄。图为机组人员合影。
1949年3月7日,王玉珂机组起v,驾驶蚊式飞机自上海飞往石家庄。
1949年4月15日,国民党空军伞兵三团2500余官兵在黄海海面起Y。
解放军攻克四平捷报(大众报,1948.3.16)
华东画报关于济南解放的报道
华野对蒋军的态度与主张
第五单元
民主党派的靠拢合作
抗战胜利后,一些民主党派曾经试图在国共之外寻找第三条道路,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使这一幻想最终破灭。他们逐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坚持爱国主义的基本政治主张和他们有许多共同点,于是,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逐步向共产党靠拢。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了民主联合政府,图为各民主党派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的通电。
建国前夕,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接受中共中央邀请,分别从香港、上海、北平及海外,陆续到达东北、华北解放区。北平解放后,又汇合到北平。图为1949年2月26日,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及北平市举行大会,欢迎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团体代表。
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在北平召开,主要民主党派负责人都出席了会议。图为常务委员合影。
第六单元
社会名流拥护支持
通过长期的比较,
把民族复兴与国家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赞同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主张,积极参加新中国创建。
据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有关资料统计:从1948年9月至1949年8月,接送社会名流及其家属北上多达20多批,共1000多人,其中社会名流350多人,成为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代表就有115人。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郭永怀、钱三强、李四光、邓稼先、华罗庚等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和优秀留学人员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历经重重阻碍,回国工作,为我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10月1日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一前一后,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当林伯渠宣布开始后,在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毛泽东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代表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共54个单位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升旗之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紧接着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庆祝活动到当天晚上9点多钟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我国首次核试验:我国第一次核试验是在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中国西部地区进行的原子弹试验。首次核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中国进行有限的核试验,为了是最终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但是有了强大的核武器,才能制止核战争,才能消灭核武器,这也是中国当年进行核试验的初衷。
中国政府就中国成功地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发表声明。声明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对于核武器问题的立场。声明指出,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面临日益增长的美国的核威胁,中国不能坐视不动。声明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声明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作为第一步,各国首脑会议应当达成协议,即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和很快可能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承担义务,保证不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区使用核武器,彼此也不使用核武器。17日,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转达中国政府关于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建议。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打击侵略者》,出版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3年
《打击侵略者》,出版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3年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出版年代:1951年
“抗美援朝慰问志愿军纪念”手帕,年代
1953年
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人民政协开会商讨国歌。著名画家徐悲鸿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委员力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毛泽东、周恩来当即表示支持他们的意见。但有人认为新中国就要成立了,而此歌的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了,主张改词。周恩来发言,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留下这句话,让我们耳边警钟长鸣。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主席按动升旗电钮,伴随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对于中国人来说,《义勇军进行曲》最能唤起内心的强烈共鸣。全国各族人民同唱这一首国歌,将不断激发出爱祖国、爱人民、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加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而努力奋斗。
文字部分来源于网络
——2018.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