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统编本新教材培训
部编本教材的重大意义:
第一,是把握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的战略选择;
第二,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奠基工程;
第三,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
在一年级做好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二年级上册稳步推进,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
1、语文园地编排“我爱阅读”。
教材具体编排与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1、博采众长,识字形式丰富多样。
(1)韵文识字:这种方式发展语言,便于记忆,体现汉字独特的音律美。
(2)字理识字:这种方式可以体会汉字的构字特点,要关注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提高识字的兴趣。
(2)字理识字:这种方式可以体会汉字的构字特点,要关注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提高识字的兴趣。
(3)事物归类识字:可将识字、学词和认识事物相结合,这样可以对学生初步的进行思维训练。
(4)生活识字: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母语的学习资源。
(5)查字典识字,掌握自主识字的最好方法。
2、重视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
(1)要强化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鼓励发现意识,让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2)学习部首查字法,掌握部首查字法的步骤要领。较难的步骤,要进行专门的练习。
(3)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词,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的意思。
(4)编排全文不注音的课文,其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
(4)编排全文不注音的课文,其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
3、写字指导,训练有序。
二上不再出现新笔画,也不再出现笔画跟随。编排会写的字优先选择构词律高,笔画简单的字。编排词语表为了关注运用,为写话打下基础。
写字的练习要从笔画单字的书写练习,到形近字、形声字的区分练习。教材中提示了容易写错字的类型:容易写错的字,形近字,同音字,同音形近字。同时也提示了预防错别字的方法:加强辨析和养成及时改正的习惯。
4、教学建议。
(1)我们要正确处理理解识字和阅读的关系。
(2)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
(3)我们要提倡在语境中学习、巩固并运用。
(4)我们要切实做好写字的指导。
(二)阅读
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
1、选文坚持典范性和适切性的统一。
2、不同题材课文的教学关注点:
(1)关于古诗的教学
(2)关于革命题材类课文的教学
(3)关于《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的教学
3、加强单元内部的有机联系,关注不同册次的梯度发展。
(1)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1)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①重视朗读练习,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一年级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根据语义做恰当的停顿,能读出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语气。
二年级上册在朗读方面还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分角色朗读,能对比读出感叹句和陈述句、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角色的心情读出不同的语气,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课文。并从本册开始,让学生尝试默读,试着不出声。
②词句练习贯穿语文学习的始终。
③重视词语的积累。
4、夯实基础,发展语言,加强运用。
(2)关注语言现象,学习语言表达。
①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巧妙融合。
①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巧妙融合。
②对比中感受语言表达的不同。
③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
④引导学生关注这类语言现象。
(3)创新课文编排方式,倡导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
从连环画课文到全文不注音的课文,课文编排形式的不断变革,其编写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提高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发展他们的阅读能力。
(4)体现弹性,增强适应性。
(4)体现弹性,增强适应性。
5、总体特点
(1)借鉴语言形式,仿说仿写练习,大幅度提升。
(1)借鉴语言形式,仿说仿写练习,大幅度提升。
(2)引导学生构建文本,对自身意义的练习增多。
(3)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6、教学建议。
(1)转换角色,从学生立场解读文本。
6、教学建议。
(1)转换角色,从学生立场解读文本。
(2)关注价值,为学生发展选好内容。
(3)关注语言。
(4)真实教学,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三)口语交际
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1、构建清晰的口语交际目标体系,每次的交际活动都有明确的交际目标。
1、构建清晰的口语交际目标体系,每次的交际活动都有明确的交际目标。
2、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发展交际能力,建构具有迁移价值的课程内容。
3、重视方法的指引及示范引导。
4、教学建议。
4、教学建议。
(1)口语交际教学要植根于对教材的理解。
(2)上好一节口语交际课,要体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过程。
(3)强调真实的交流,真实的表达,真实的评价。
(2)上好一节口语交际课,要体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过程。
(3)强调真实的交流,真实的表达,真实的评价。
(4)要强化日常学习活动中的口语交际意识,应自觉实践学到的原则方法和习惯,建立常规的交流机制。
(四)写话
(四)写话
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
(1)对写话感兴趣,留心周围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1、本册写话训练的安排
(1)随机安排在课后练习中,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进行仿写练习。
(2)设置自成体系的“写话”栏目。
2、教学建议
(1)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写。
(2)鼓励学生写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法。
(3)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写话。
——2018.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