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小学语文二年级统编本新教材培训

$
0
0
小学语文二年级统编本新教材培训



    【教材背景】
    部编本教材的重大意义:
    第一,是把握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的战略选择;
    第二,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奠基工程;
    第三,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

    在一年级做好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二年级上册稳步推进,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整体结构与内容】



    添加了词语表










 























 

    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教科书努力构建符合语文学习规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体系,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的训练点,统筹规划训练目标和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教材内容中。



















    从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中可以看出,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基本遵循着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梯度发展序列,稳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凸显语用意识,学与用相结合:
    课程定位: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课文数量减少,读的类型越加丰富:
    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
    1、语文园地编排“我爱阅读”。
    2、“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整本书。







    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课文——我爱阅读(推荐文章)——快乐读书吧


    教材具体编排与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1、博采众长,识字形式丰富多样。
    (1)韵文识字:这种方式发展语言,便于记忆,体现汉字独特的音律美。
    (2)字理识字:这种方式可以体会汉字的构字特点,要关注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提高识字的兴趣。
    (3)事物归类识字:可将识字、学词和认识事物相结合,这样可以对学生初步的进行思维训练。
    (4)生活识字: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母语的学习资源。
    (5)查字典识字,掌握自主识字的最好方法。
    2、重视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
    (1)要强化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鼓励发现意识,让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2)学习部首查字法,掌握部首查字法的步骤要领。较难的步骤,要进行专门的练习。
    (3)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词,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的意思。
    (4)编排全文不注音的课文,其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
    3、写字指导,训练有序。
    二上不再出现新笔画,也不再出现笔画跟随。编排会写的字优先选择构词律高,笔画简单的字。编排词语表为了关注运用,为写话打下基础。
    写字的练习要从笔画单字的书写练习,到形近字、形声字的区分练习。教材中提示了容易写错字的类型:容易写错的字,形近字,同音字,同音形近字。同时也提示了预防错别字的方法:加强辨析和养成及时改正的习惯。
    4、教学建议。
    (1)我们要正确处理理解识字和阅读的关系。
    (2)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
    (3)我们要提倡在语境中学习、巩固并运用。
    (4)我们要切实做好写字的指导。

    (二)阅读
    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
    1、选文坚持典范性和适切性的统一。
    2、不同题材课文的教学关注点:
    (1)关于古诗的教学
    (2)关于革命题材类课文的教学
    (3)关于《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的教学
    3、加强单元内部的有机联系,关注不同册次的梯度发展。
    (1)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①重视朗读练习,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一年级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根据语义做恰当的停顿,能读出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语气。
    二年级上册在朗读方面还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分角色朗读,能对比读出感叹句和陈述句、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角色的心情读出不同的语气,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课文。并从本册开始,让学生尝试默读,试着不出声。
      ②词句练习贯穿语文学习的始终。
      ③重视词语的积累。
    4、夯实基础,发展语言,加强运用。
    (2)关注语言现象,学习语言表达。
      ①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巧妙融合。
      ②对比中感受语言表达的不同。
      ③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
      ④引导学生关注这类语言现象。
    (3)创新课文编排方式,倡导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
    从连环画课文到全文不注音的课文,课文编排形式的不断变革,其编写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提高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发展他们的阅读能力。
    (4)体现弹性,增强适应性。
    5、总体特点
    (1)借鉴语言形式,仿说仿写练习,大幅度提升。
    (2)引导学生构建文本,对自身意义的练习增多。
    (3)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6、教学建议。
    (1)转换角色,从学生立场解读文本。
    (2)关注价值,为学生发展选好内容。
    (3)关注语言。
    (4)真实教学,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三)口语交际
    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1、构建清晰的口语交际目标体系,每次的交际活动都有明确的交际目标。
    2、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发展交际能力,建构具有迁移价值的课程内容。
    3、重视方法的指引及示范引导。
    4、教学建议。
    (1)口语交际教学要植根于对教材的理解。
    (2)上好一节口语交际课,要体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过程。
    (3)强调真实的交流,真实的表达,真实的评价。
    (4)要强化日常学习活动中的口语交际意识,应自觉实践学到的原则方法和习惯,建立常规的交流机制。

    (四)写话
    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
    (1)对写话感兴趣,留心周围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1、本册写话训练的安排
    (1)随机安排在课后练习中,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进行仿写练习。
    (2)设置自成体系的“写话”栏目。
    2、教学建议
    (1)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写。
    (2)鼓励学生写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法。
    (3)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写话。
    (4)落实基本的写作要求。








    二、统编教材与教研动态














——2018.7.16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