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节——深圳·深圳湾公园(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湾畔,该自然保护区面积367.64公顷,有70公顷天然红树林,22种红树植物。是我国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国外生态专家称为“袖珍型的保护区”。每年有白琴鹭、黑嘴鸥、小青脚鹬等189种、上10万只候鸟南迁于此歇脚或过冬。
深圳湾公园是深圳湾社区的一处滨水休闲带景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和美国SWA集团完成早期总体规划,并连同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共同完成项目实施的规划设计。公园曾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评选的第九届风景园林奖设计类杰出奖
、2013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获奖项目(深圳市)一等奖
。历时8年规划设计建设的深圳湾公园,不仅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集休闲娱乐、健身运动、观光旅游、体验自然等多功能活动的区域,更成为展现深圳现代滨海城市魅力和形象的标志。深圳湾公园对徙步和骑自行车来说确实不错,滨海自行车带全长达13公里之长,但园内禁止机动车行驶。
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分为A、B、C三个区域,规划有12个不同主题公园。于2011年大运会开幕前陆续向市民开放,面积约108.07公顷(A区中A1标段已建成并于2010年9月份对市民开放,面积约9.05公顷)。A区从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西侧至大沙河河口,面积41.62公顷,建有中湾阅海广场、海韵公园、白鹭坡、北湾鹭港和小沙山,其中,中湾阅海广场位于深圳湾的中部,是远望整个深圳湾景色的最佳位置之一。B区从大沙河河口至东滨路立交桥北侧,面积10.75公顷,建有追风轮滑公园和流花山,其中,追风轮滑公园是专为青少年提供的轮滑天地,一系列圆形轮滑或滑板场地由一条连续的轮滑道串连起来,错落有致地沿山体分布,可供青少年朋友们乘风自由滑行。C区从东滨路立交桥北侧至深港西部通道大桥西侧,面积55.70公顷,建有南山内湖溢流坝、弯月山、南山排洪大箱涵蝶状翼墙、日出露天剧场、垂钓栈桥、湿地公园、婚庆公园、海风运动公园和西南口岸广场,其中,婚庆公园将是深圳的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婚典胜地,公园中央是圆形的“月光花园”主景广场,广场的两侧是一系列的户外婚庆和聚会空间,尽端为伸入海面的水上婚庆礼堂,聚会空间采用自然材料的软质铺地,树木环绕,并有遮阴休息亭,是人们在婚礼前后聚会庆祝的场所。在滨海休闲带9.06公里的海岸线上,规划有12个不同主题的区域公园,所有公园通过完善的步行、自行车系统串联在一起,而且A、B、C三区段充分融入植物文化的理念,按其主题的不同,组织了榕荫沁爽、葵林倩影、深湾喜雨、紫垣溢彩、凤舞鸢飞、芷草微澜、情海相思、番林簇锦等9个植物景观,植物设计各具特色。
中湾阅海广场:紧邻海滨生态公园西侧,位于整个深圳湾的中部,是远望整个深圳景色的最佳位置之一。广场位于两个山丘和树林的环抱之中,并高出海平面7米,登高望海,使人心情舒畅。公园东边停车场有300个车位,与原海滨生态公园停车场连在一起,总计可停车500多辆;设有便民服务中心。
海韵公园:缓坡堆山,前面草坪近海处可看海,深圳湾五路立交纳入公园绿化,周边树木掩映,可步行登高望远或漫步绿茵花丛。此处新建公交停靠点,可乘现过往滨海大道公交车到达,也建有近百个停车场。
白鹭坡:顺着缓坡走到山顶广场,可惬意自在地饱览海景,海面白鹭嬉戏。
山顶广场可观赏纳凉,公厕与山包融为一体,既是景观,也方便市民。
北湾鹭港:是公园A区的主要入口和休闲区域。由入口广场进入,两个观海栈桥呈喇叭状,10多米的栈桥伸入海面,可观海、钓鱼,顺亲水大台阶拾级而下,涨潮时潮水可濯足,退潮可在石缝里抓海蟹,还可观赏鹭港水面悠然的白鹭,远可眺望小沙山、深圳湾体育馆和红树林。此处建有300多个车位的停车场,预留儿童天地待地基沉降稳定后开建,小孩可在此蹓滑梯、玩海沙等。
小沙山:此处是唯一以原有地名命名的公园,基本保持原有自然环境,南洋楹等高大乔木众多,植被丰富,林深幽静。山顶增设一观景亭,山脚新建自行车道。靠近大沙河口,是淡海水交汇带。此处因是A、B区过渡节点,没有建停车场、服务中心。
追风滑轮公园:紧邻深圳湾体育中心,原设计是专为青少年提供滑轮运动场地,因大运会火炬塔征用了此场地,已不存在原设计的功能。火炬台将成为主景,大运会后将重新对周边环境做整体完善设计。此处没有服务中心、停车场。
流花山公园:3000平方米的缓坡,目前已摆放15万盆草花,红色的穗冠、粉色的醉蝶花、橙色的孔雀草等,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春天世界。今后,这片沿山体流动的弧形缓坡面向大海,被密植单一颜色的草花分成若干片,不同的成片草花色彩各不相同,交相辉映。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草花开放,演绎季节交换的美丽空间,令人心悦,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此外,这里可以看到对面香港元朗一带的美景。
弯月山谷:流线型的山体环抱着一个圆形山谷,冬季山体阻隔凛冽的北风,夏季可开怀迎接东来的海风,又阻断城市噪音,形成一个自然宁静的野餐、玩耍的山谷地。中间大草坪,可供千人开Party。
日出露天剧场:同样是弧形山体环抱的空间,三面环山,面向深圳湾,合适的空间和声效要求,市民可在此进行户外表演。同时,可以在平坦的草坪看日出,这里的植物也以红色系列为主,如夏天开红花的凤凰木,冬天开红花的羊蹄甲,秋天红叶植物大叶榄仁等。此处设有服务中心,建有车位450个,是第二大停车场。
潮汐公园:由一组高差跌落的水景组成,水位可随着深圳湾的潮汐的变化而起起落落,漫步300多米蜿蜒曲折的栈桥,在观赏潮汐变化的同时,可细观玉蕊、银叶树、黄槿等红树、半红树植物。此处建有服务中心。
婚庆广场:公园中央是圆形的“月光花园”主题广场,两侧是一系列被分隔成近300平方米的户外婚庆、聚会的空间,间隔花架长满欢庆的炮仗花等植物,大门口是连理树,景观喜庆、热烈。此处建有300多个车位的停车场、服务中心。
运动公园:小叶榄仁、尖叶杜英等一排排高大的乔木,将公园主空间划分成为若干开阔而平坦的阳光草坪,3个足球场可供人们在此进行非正式的体育活动和比赛。东侧相对较小的场地以绿篱分隔设置户外篮、排、网球等活动硬质场地,也可放风筝、掷飞盘等。足球场边,建有四个景亭供比赛时观众观看,其余地方都建有石椅。此处停车场有车位300个,建有服务中心。
沿路有该地保护鸟类的各种宣传资料和科普知识......
红树林: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始建于1999年,并于2000年12月正式向公众开放,面积约20.67公顷。公园原址是深圳湾北部滩涂地,是为建设滨海大道填海造陆而成,深圳市政府为了保护红树林,将原规划穿过红树林的滨海大道,北移200多米,并将其西面已填海的路基改造建设成今天的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园内栽培植物有240多种,其中不乏特有的红树类植物,如半红树植物银叶树和黄槿,伴生植物露兜树、木麻黄、马缨丹和血桐等。园区绿地面积占总面积90%以上,绿草如茵,椰树林立,花草争艳,形成了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体的南亚热带植被风光。
作为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海滨生态公园沿岸的红树林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被人们称为“海上森林”、“海岸卫士”。站在公园东侧的观光道上放眼眺望,蜿蜒9公里长的福田红树林,在高楼大厦的映衬下,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里,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到红树植物奇特的生态特征,如“胎生”、“板根”和“气生根”等现象。放眼眺望,海面滩涂上更是多姿多彩,滩涂鱼、招潮蟹等丰富的底栖生物吸引了众多水鸟,每年有10万只以上的候鸟在深圳湾歇脚或过冬。据调查,福田红树林有鸟类194种,其中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小青脚鹬、黑嘴鸥、白肩雕、褐翅鸦鹃等23种为珍稀濒危物种;有高等植物170种,其中红树植物9科16种,主要是秋茄、木榄、桐花树、白骨壤、老鼠簕等;有相当丰富的底栖生物,如弹涂鱼、招潮蟹、沙蚕等;此外,还有种类繁多的昆虫、藻类、两栖及爬行类和其它动植物资源。
红树林是看到了,但鸟儿却是一只都没有看到。是因为下雨的关系吗?......
这就是生长在大海里的植物——红树林了......
红树林被誉为“消浪先锋”、“海岸卫士”:1986年中国广西沿海发生了近百年未遇的特大风暴潮,合浦县398公里长海堤被海浪冲跨294公里,而凡是堤外分布有红树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冲跨,经济损失就小,人们感受到红树林是保护神。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中红树林的优异表现,让红树林“海岸卫士”的盛名在全球远播:海啸袭向周边12个国家和地区,死亡23万人,而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瑟纳尔索普渔村、距离海岸仅几十米远的172户家庭却幸运地躲过了海啸的袭击,原因是这里的海岸上生长着一片茂密的红树林。可见,红树林消浪带是构筑海岸防护林体系的首选防线。
红树林 (沿海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
:红树林(Mangrove)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其突出特征为: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它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
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在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的海南岛、广西、广东和福建。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和发展。它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见潮间带生态)。随着海岸地貌的发育和红树林本身的作用,红树林常不断向海岸外缘扩展。红树林植物对盐土的适应能力比任何陆生植物都强,据测定,红树林带外缘的海水含盐量为3.2~3.4%,内缘的含盐量为1.98~2.2%,在河流出口处,海水的含盐量要低些。
红树林植物是喜盐植物,通常它们不见于海潮达不到的河岸。例外的现象也有,红树林主要成分之一的桐花树就可以在中国广东的黄埔一带河岸残留下来。温度对红树林的分布和群落的结构及外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赤道地区的红树林高达30米,组成的种类也最复杂,并表现出某些陆生热带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林内出现藤本和附生植物等。在热带的边缘地区,如在中国海南岛,红树林一般高达10~15米。随着纬度升高,温度降低,红树林可不足1米,构成红树林的种类也减至1~2个种。
树林种类:红树林的成分以红树科的种类为主,红树科有16属120种,一部分生长在内陆,一部分组成红树林,如红树属、木榄属、秋茄树属、角果木属。此外还有使君子科的锥果木和榄李属、紫金牛科的桐花树(蜡烛果)、海桑科的海桑属、马鞭草科的白骨壤(海榄雌)、楝科的木果楝属、茜草科的瓶花木、大戟科的海漆、棕榈科的尼帕棕榈属等。在红树林边缘还有一些草本和小灌木,如马鞭草科的臭茉莉(苦郎树)、蕨类的金蕨、爵床科的老鼠簕、藜科的盐角草、禾本科的盐地鼠尾黍等。在靠近红树林群落的边缘还有一些伴生的所谓半红树林的成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耐盐力,如海杧果、黄槿、银叶树、露兜树、海棠果、无毛水黄皮、刺桐。
植物特性:由于海水环境条件特殊,红树林植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态和生理特征。为了防止海浪冲击,红树林植物的主干一般不无限增长,而从枝干上长出多数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株的稳定。与此同时,从根部长出许多指状的气生根露出于海滩地面,在退潮时甚至潮水淹没时用以通气,故称呼吸根。胎萌是红树林另一适应现象:果实成熟后留在母树上,并迅速长出长达20~30厘米的胚根,然后由母体脱落,插入泥滩里,扎根并长成新个体。在不具胚根的种类则有一种潜在的胎萌现象,如白骨壤和桐花树的胚,在果实成熟后发育成幼苗的雏形,一旦脱离母树,能迅速发芽生根。
在生理方面,红树植物的细胞内渗透压很高。这有利于红树植物从海水中吸收水分。细胞内渗透压的大小与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同一种红树植物,细胞内渗透压随生境不同而异。另一生理适应是泌盐现象。某些种类在叶肉内有泌盐细胞,能把叶内的含盐水液排出叶面,干燥后现出白色的盐晶体。泌盐现象常见于薄叶片的种类,如桐花树、白骨壤及老鼠簕等。不泌盐的种类则往往具有肉质的厚叶片作为对盐水的适应。同一种红树植物生长在海潮深处的叶片常较厚;生长于高潮线外陆地上的叶片常较薄。
全球热带海岸的红树林在外貌、结构和成分等方面基本一致,这是由热带海岸盐土所决定的一种生物群落。亚洲红树林在种类方面最复杂;热带美洲包括加勒比地区的红树林,在科属方面与亚洲的类似,只是种不同,而且区系成分比亚洲的简单些。非洲西海岸的红树林与美洲的是同一种类;同澳洲的红树林则更接近于亚洲。
树种分布:红树林的分布虽受气候限制,但海流的作用使它的分布超出了热带海区。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红树林到达百慕大群岛,在亚洲则见于日本南部,它们都超过北纬32°的界线,在南半球红树林分布范围比北半球更远离赤道,可见于南纬42°的新西兰北部。
生物种类:红树林里的动物主要是海生的贝类,常见的有筛目贝、砗蠔、栉孔扇贝、糙鸟蛤和马蹄螺、凤螺、粒核果螺和几种寄居蟹。在红树林水域有多种浮游生物,常见的硅藻有根管藻、角毛藻、半管藻、辐杆藻、三角藻、圆筛藻等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则有新哲水蚤、波水蚤、真哲水蚤、丽哲水蚤、隆哲水蚤、真刺水蚤、胸刺水蚤、平头水蚤等。红树林内枝叶等残落物的分解有利于各种浮游生物的滋长,随之而至的是浅海鱼群在红树林带的洄游和出没。
红树林里还有各种岛类,多半属水鸟和海鸥一类,也有一部分陆栖鸟类出没于红树林带。在发育良好的红树林还偶有野猪、狸类及鼠类等小型哺乳类出没其间。红树林里也招致了某些蜂类、蝇类和蚂蚁等栖息。它们对红树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起着一定的作用。
红树植物是群落中的主要生产者。其花、叶、枝条散落泥水中被微生物分解,又为底栖动物提供了营养物质。因而红树林和其他树林一样,碎屑食物链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红树林有防浪护坡、净化水污染等作用。因而保护和发展红树林是开发热带及亚热带沿海资源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红树的生态价值: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徒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如广西山口红树林区就有111种大型底栖动物,104种鸟类、133种昆虫。广西红树林区还有159种和变种的藻类,其中4种为中国新记录。这是因为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有红树林存在的海域,几乎从未发生过赤潮。据中国林科院专家介绍,红树林每年每公顷能吸收150~250公斤的氮和15~20公斤的磷,对水体起着净化的作用。无怪乎有位诗人曾这样热情洋溢地赞美它们:“红树林——根的迷宫,防浪护堤的铜墙铁壁,天然的污水净化厂,海洋生物的伊甸园。”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在我国沿岸防护林体系中,消浪林带是构筑防护林体系的第一道海岸防线。消浪林带树种要求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耐水泡、耐海水间歇性冲刷和抗风固土能力,这需要根系发达、枝干富有韧性的林木,红树林自然成为理想的选择。“只可惜红树林只能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在我国浙江沿海以北,就只能另寻其他树种了。”1958年8月23日,福建厦门曾遭受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袭击,12级台风由正面向厦门沿海登陆,随之产生的强大而凶猛的风暴潮,几乎吞没了整个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但在离厦门不远的龙海县角尾乡海滩上,因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红树林,结果该地区的堤岸安然无恙,农田村舍损失甚微。1986年广西沿海发生了近百年未遇的特大风暴潮,合浦县398公里长海堤被海浪冲跨294公里,但凡是堤外分布有红树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冲跨,经济损失就小。许多群众从切身利益中感受到红树林是他们的“保护神”。1982年,华侨郭春秧特地从南洋带回"秋茄树"等三种红树林种苗进行育种栽植,红树林的工业、药用等经济价值也很高。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袭向周边12个国家和地区,造成23万人死亡。而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瑟纳尔索普渔村、距离海岸仅几十米远的172户家庭却幸运地躲过了海啸的袭击。原来,这里的海岸上生长着一片茂密的红树林,成片的红树林不仅没有被排山倒海的海浪摧毁,还守护了岸上渔民的生命。比较:2013年第21号、24号台风“蝴蝶”和“百合”过境后,西沙中建岛上的海马草和爬藤等植物几乎损失殆尽,守岛的海军官兵强烈地企盼红树林能够在这里扎根。“每次休假归来,大家都背回种子、树苗和泥土,这是我们中建岛的传统。”中建岛守备队队长李辉对媒体说,刚刚过去的两次大台风吹走了一两米深的沙子,战士们苦心经营的3万多平方米的爬藤也大多被连根吹走。
红树的药用价值:红树林的工业、药用等经济价值也很高。红树林为人们带来大量日常保健自然产品,如木榄和海莲类的果皮可用来止血和制作调味品,它的根能够榨汁,是生产亚洲女人经常使用的贵重香料。在印度,木榄和海莲类的叶常用于控制血压。斐济的岛民利用海漆类的红树林树叶放入牙齿的齿洞中以减轻牙疼。据说红树林的果汁擦在身体上可以减轻风湿病的疼痛。在哥伦比亚的太平洋海岸的人们浸泡大红树的树皮,制成漱口剂来治疗咽喉疼。在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用红树林的果实榨的油,用于点油灯,还能驱蚊和治疗昆虫叮咬和痢疾发烧。
胎生现象:红树林最奇妙的特征是所谓的“胎生现象”,红树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几小时后就能在淤泥中扎根生长而成为新的植株,未能及时扎根在淤泥中的胚轴则可随着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数个月,在几千里外的海岸扎根生长。
特殊根系: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动。红树林的支柱根不仅支持着植物本身,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因此红树林又被称为“海岸卫士”。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
泌盐现象: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国内分布:中国红树林共有27种,分属20科、25属(另有资料为16科20属31种)。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以广西自治区红树林资源量最丰富,其红树林面积占中国红树林面积的三分之一。无论是种类和分布范围,在太平洋西岸,中国的红树林都具有代表性。
厦门西海域,80年代在东渡等海域仍有成片红树林,随着这几年的围海造地的不断扩大而消失。
深圳福田国家级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自1988年以来,深圳城市建设就有8项工程占用福田红树林鸟类保护区红线范围内土地面积达147公顷(2200亩),占原整个保护区面积的48.8%,共毁掉茂密红树林35公顷(526亩),占原红树面积的31.6%。
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约6公里长的沿海岸线上,67多公顷(1000多亩)的红树林区已全面挖塘养殖,近半数的红树林遭受严重破坏。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目前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300多公顷(5万多亩),有林面积2000多公顷(3万多亩),列入《世界湿地名录》。但从1993年以来,不断有群众进入保护区砍红树、挖塘搞养殖,大片大片的红树林区成为荒芜的水泥塘。
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中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但由于沿海一些渔民毁林建虾塘,近10年来,广西的红树林面积减少了10%。大量红树林被砍伐、破坏,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注。目前,中国已建立7个省级以上的红树林保护区,保护红树林约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一半,并成立了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这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红树林保护、科研与管理体系。
台湾的红树林:台湾的红树林原有6种,现存4种;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各河口附近。由于高度的开发,使得红树林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主要分布于台北县淡水镇(水笔仔)
和苗栗县竹南镇中港溪的出海口(水笔仔)。
红树科的水笔仔:数量多,耐寒性较高,主要分布于北部。马鞭草科的海茄苳:分布广,主要分布于新竹以南。红树科的五梨跤:分布于台湾南部,数量不多。使君子科的榄李:分布于台湾南部,数量不多。红茄苳和细蕊红树在1958年高雄港扩建期间最后一次在台湾记录,被认为已经绝种。
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湾北东岸深圳河口,面积368公顷,是中国唯一位于市区,
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区,也被国外生态专家称为“袖珍型的保护区”。每年有白琴鹭、黑嘴鸥、小青脚鹬等
189种、上10万只侯鸟南迁于此歇脚或过冬。保护区内除红树林植物群落外,还有其他55种植物,千姿百态。它是深圳市区内的一条绿色长廊,背靠美丽
宽广的滨海大道,与滨海生态公园连城一体,面向碧波荡漾的深圳湾,不仅是鸟类栖息嬉戏的天堂、植物的王国,也是人们踏青、赏鸟、观海、体验自然风情的好去处。
1984年,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正式创建,当时的总面积为304公顷。只有一条老路通到这里,当地的渔民在这里利用沿袭下来的基围鱼塘养鱼,然后就是大片大片的天然红树林、果园和其他天然林。1986年,世界野生生物(国际)基金会主席、英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在英女王访华时,特意南下深圳,登上红树林的观鸟亭,饱览深圳湾湿地风光。丹麦野生生物基金会主席、丹麦女王的丈夫亨里克亲王也曾于1989年,兴致勃勃地到此观鸟,并将红树林称为“绿色明珠”。
如今,深圳红树林可以说是盛名远播,现在来深圳的海内外游客,都要去海滨生态公园看看沿海岸逶迤的红树林、在此越冬的数万只水鸟翔集的壮观场面。红树林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一水相隔,共同构成了具有国际意义的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也成为深港边界上最具特色的风景线。
深圳市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坐落在滨海大道西海岸边,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相邻,为了保护红树林及其鸟类,1999年初在建设滨海大道时,市政府决定把滨海大道向北移200多米,将这块原来准备建滨海大道的约21公顷建设用地进行绿化,改造成目前的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并且把它移交给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公园筹建于1999年,2000年12月正式向公众开放,2001年3月成立生态公园管理站。
生态公园东面是有绿色长城之称的红树林,西面是滨海大道秀丽迷人的植物长廊,南面是蔚蓝广阔的深圳湾,北面是平坦宽阔的滨海大道。公园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成为人们直接观赏大海和红树林景色的旅游观光胜地。这里绿草如茵,林荫夹道,四季鲜花不败。大海、草坪、树林、飞鸟、彩蝶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你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据初步估算,公园日平均客流量可达数千人之多。
生态公园是用植物为题材来突出“以自然为本”之理念的公园,这里植物种类丰富,数量繁多,其中乔木有100多种,有独树成林之称、四季如春的桑科树种小叶榕、橡胶榕、黄葛榕、高山榕等;有花繁叶茂的大叶紫薇、凤凰木、羊蹄甲、刺桐等;有婀娜多姿的棕榈科树种海南椰子、鱼尾葵、加拿利海枣、散尾葵等。花坛灌木近百种,有观叶为主的黄金叶、黄金榕、大叶红草、花叶良姜、白蝴蝶、朱蕉、龟背竹、鸭趾草等,有观花为主的毛杜鹃、月季、龙船花、马樱丹、小叶紫薇、金凤花、夹竹桃、黄虾花、长春花、希美丽等。草地面积约18公顷,主要草种为马尼拉草。公园植物配置、造型手法多样,乔木、灌木、地被高低错落,荫凉幽静的密林、宽阔绿茵的草坪、嫣然怒放的花坛各显其色,但又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形成一道道秀丽壮观的风景。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生态公园在第一期绿化建设的基础上,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按国际花园式城市的标准进行第二期建设,逐步完善相应配套设施,倾力营造人类生活需求与自然法则相适应的大环境。未来的生态公园将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优良、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公园,为展示特区风采,美化鹏城,愉悦大众作出自已应有的贡献。
深圳湾应严控围或填海,这里是上天恩赐给深圳的礼物,如果无视海水的交换度容忍度再继续填下去,可能填了它的一半,它那另一半就会加速消亡,深圳湾会变成死湾臭泥潭。其余海域应划为严控围、填海的海域;赤湾港区(完成护堤后),蛇口港区的海堤亦不宜再向海扩伸,以稳定深圳湾的纳潮量,有利于港口、港池、航道的冲淤和污染物的扩散稀释。
一只鸟儿也没有看到,雨也越下越大......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8.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