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7春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醉美安溪

$
0
0
2017春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醉美安溪

      从没想到安溪竟然这样美,美得让人心醉!
      安溪的美,有一种别样的韵味。黄昏时候的它,是一位含羞带怯的姑娘!清晨时候的它,是披上雾纱的仙女模样!
      安溪的古朴,在于它有一座座年代久远的古厝,岁月的沉淀总能带来安宁的气息,让你心生震动;安溪的清幽,在于你行走湖畔倚坐杨柳下时,与家人闲话二三,让你感觉宁静安详;安溪的安逸,是它总能让疲倦的人,寻得一个释放的地方,让你卸下烦恼与重担。在平淡岁月中,安溪就是那成片的茶山,美好得似一副山水画。就算只是万千城市中的一座小城,却也能深入人心。

      安溪县,古称清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闽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东接南安市,西连华安县,南毗同安区,北邻永春县,西南与长泰县接壤,西北与漳平市交界。有汉族、畲族等多个民族,通行普通话与闽南语。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安溪已有上千年的产茶历史,勤劳勇敢、聪明睿智的安溪劳动人民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品种特性的基础上,不仅创造了乌龙茶加工技术,还培育出品质优异的世界名茶——铁观音,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安溪茶文化。
      安溪县位居中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安溪铁观音,名扬四海,香溢五洲,已成为中国茶叶第一品牌,也成为福建省一张亮丽名片。安溪还是“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工艺品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同类产品交易额40%。安溪县以茶业闻名全中国,号称中国茶都。
      安溪,周属七闽地。春秋战国属越地。秦属闽中郡地。西汉高祖五年(前202),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属闽越国地。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因闽越国不断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领故闽越国地。元封元年(前110),东越王叛汉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始元二年(前85年),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自立冶县,安溪属冶县。
  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以南部都尉地为建安郡,增设东安县,安溪属东安县。
  晋太康三年(282),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安溪属晋安县。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改晋安郡为晋平郡。齐仍为晋安郡。梁天监中析晋安郡置南安郡。安溪属南安郡晋安县。
  隋开皇九年(589),改南安郡为南安县,安溪属南安县。
     唐武德元年(618),南安县属建州。五年析建州南安故郡地置丰州。贞观九年(635),丰州并入泉州(即今福州)。安溪仍属南安县。嗣圣元年(684),析泉州之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属武荣州南安县。景云二年(711),改武荣州为泉州(即今泉州),天宝元年(742),改泉州为清源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泉州。安溪一直属南安县。
  唐咸通五年(864),划南安县西界两乡始置小溪场,属南安县。后周显德二年(955),小溪场监詹敦仁向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申请建县获准,以境内溪水清澈之意,命名清溪县,属清源军。
  宋乾德二年(964),清源军改为平海军。清溪县属平海军。太平兴国三年(978),乃复为州。清溪县属泉州。
  宋宣和三年(1121),厌其名与浙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方腊起义地)同音,取溪水安流才能太平之意,改清溪为安溪,属泉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安溪县属泉州路总管府。大德元年(1297),置福建平海行中书省,以泉州为治所。属泉州。二年改泉州路为泉宁府,不久泉宁府复改泉州路。安溪县属泉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复立泉州分省,后复为路,安溪县属泉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泉州路改为福建行省泉州府。九年,福建行省改为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安溪县属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
  清沿明制,安溪县仍属泉州府。
 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翌年(1912),成立中华民国,改为民国纪年,并废府、州、厅,福建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全省分为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四道;3年6月,依原辖区域置闽海、厦门、汀漳、建安四道;安溪县先后属南路道、厦门道。
  民国16年废道。福建省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安溪县直隶福建省。 民国22年11月,十九路军于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将福建划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四省和福州、厦门两特别市,安溪县属兴泉省。23年1月,福建人民政府失败,所设四省取消,安溪县仍隶福建省。是年7月,福建省政府遵照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训令,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将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安溪县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24年10月,全省改为7个行政督察区和厦门市,安溪县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进军福建。8月17日福州解放,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8月31日安溪县城解放,9月正式成立安溪县人民政府。是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全省划为8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安溪县隶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之后,行署名称略有更改,先后隶属泉州行署、晋江区专员公署、晋江专署、晋江地区行政公署。
  1986年1月,泉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安溪县隶属泉州市,是泉州市幅员最辽阔的县份。

      历史文化:风靡台湾、南洋的清水祖师信仰,即发源于此。其余安溪乡土神灵,亦颇受重视。安溪县的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头米粉亦有名。
      茶文化铁观音:安溪产茶始于1725。安溪铁观音天下闻名,安溪县的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溪是中国古老的茶区,铁观音境内生长着不少古老野生茶树,茶叶在蓝田,剑斗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树冠达3.2米,据专家考证,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安溪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畅销海外。台湾乌龙茶由安溪传入,随着乌龙茶传入台湾,安溪的茶俗也传入台湾。以茶王赛、茶文化交流会等民间习俗加强与台湾同胞的交流往来,如今已成为安台加深联系和乡情的重要方式。
      安溪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茶树资源十分丰富,已收集的茶树品种达50余种,被誉为“茶树良种宝库”。安溪最具代表性的六大名茶如下:
      铁观音:原产于安溪西坪镇,系乌龙茶中之极品。其条索紧结沉重,茶汤金黄明亮,香气馥郁悠长,滋味醇厚甘鲜,被评为全国名茶和世界名茶。
      黄金桂(黄旦):原产于安溪虎邱美庄村,是乌龙茶中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具有“一早二香”的独特品质,1985年被评为全国名茶。
      本山:原产于安溪西坪镇,与铁观音近亲,但生长势与适应性均比铁观音强,成茶品质好的与铁观音相近似。
      毛蟹:原产于安溪大坪乡,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于栽培,产量较高,外形条索紧结,嫩叶尾部多白毫,内质香气清高,深受消费者青睐。
      梅占:原产于安溪芦田镇,适应性广,产量较高,在不同产地能适制各种茶类。制红、绿茶香高味醇;制乌龙茶香味独特,品质优良。
      大叶乌龙:原产于安溪长坑珊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根系发达,耐旱耐寒,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深受消费者喜爱。
      民俗文化:安溪的民俗文化极为丰富,除安溪高甲戏外,还有木偶戏、南音、茶歌对唱、鼓吹音乐、民间舞蹈、水车阁、舞狮舞龙、彩灯、装阁、说书、灯猜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盛行。在台湾地区,有供奉保生大帝的寺庙达400多座,供奉清水祖师寺庙达200多座,不少的宗祠、民居、地名与安溪本土一样,成为沟通乡情、联络乡谊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数百万台胞心灵的栖息地和故土文化的象征。

      安溪县城,诸峰玉峙,一水环回,有“龙凤名区”的美誉。流经县城的晋江支流湖头溪与龙潭溪,在县城的西部两水合一,呈“S”形自西而东奔流,人们形象地取名“大龙湖”。




 

      我们就住在这里的汉庭,好美的安溪啊!虽然走了一转也没有找到一家开业的当地饭店,但心情不错,也算“秀色可餐”吧!

 

      可爱的橱窗......



      大清早启程,去往清水岩。路上被堵了半个多小时,原来是祭神的民俗。游行的队伍一路迤逦而来,该停就停,该表演就表演,该放鞭炮就放鞭炮,毫不顾忌堵了几公里的小道,很是从容......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7.2.2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