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6国庆洛阳行——新安·龙潭大峡谷·美食篇

$
0
0
2016国庆洛阳行——新安·龙潭大峡谷·美食篇

      肚子饿了,这里的野菜饼是很有特色的,也不贵。没下山就啃上了......

      来到新安,怎么也要尝尝这里著名的烫面角。出得峡谷,选择了黛眉宾馆这有当地特点的饭店准备大快朵颐......

      红薯饸烙面,15元/份......

     烧扁垛:洛阳水席中的一道菜。扁垛是一种用粉条做成的民间美食,盛传于洛阳地区。别名,焖子,素肉,假海参等。过去洛阳人请客爱说“肉不够,扁垛凑”。做桌(在家请客人)时若买不起肉,就用扁垛来代替。扁垛很好吃,出笼时软硬适中,怎么切都能成型,就像牛肉块一样,吃到嘴里筋道香甜,其中做成条状的称为“素肉”,只是穷人利用它,美其名曰“穷将就,富搭配”,用它招待客人。过去都穷,自然不能大碗上肉,水席里汤汤水水,扁垛就成了当仁不让的主角。小碗汤里的扁垛丁,红烧肉下的扁垛块,味道并不比肉差。把扁垛蒸成手指大小的小段,放进汤锅里,加入适量高汤,放少许盐味精胡椒粉,开锅后,撒入切碎的葱花、韭黄、芫荽,淋入米醋香油,便是洛阳水席里有名的假海参。汤鲜、辣、酸、香,扁垛柔、韧、糯、滑,冬日严寒,一碗这样的热汤喝下去,冰冷的胃就像沸水里升腾的茶叶,温暖舒展,无比滋润。
      做法:把红薯粉条煮好剁碎,和入红薯粉芡,加葱姜蒜碎末、盐、五香粉,再倒入高汤,或者清水,和匀了,放笼屉上摊成一大片,一寸厚薄,蒸半小时左右,扁垛就蒸成了。吃时切片,炖肉,单炒,或做汤都好吃。
      相关典故:清代中期,洛阳安喜门大街大户邢家过事,帮忙的伙计们忙中出乱将粉条发多了。办完事后,还留两大盆发好粘连在一起做假海参的料,无奈中邢家大娘让人将大盆发好粘连的粉条料翻扣到案板上看看坏不坏,还好,远远看去如同粮垛,让邢家厨娘闷珍连夜上笼蒸好,因连日劳累,半夜厨娘闷珍实不想拨假海参,就将其粉条料拍在箅子上,上笼屉蒸。第二天,因怕主家骂,就将其藏起来炒给邢家伙计们吃,将大块切成小薄片炒着吃,惊奇的发现就像牛肉块一样,吃到嘴里筋道香甜,透亮爽滑,这就是最初的扁垛原型。后来人们不断的加工,才变成今天的模样。所以扁垛别称叫“焖珍”,后人们叫转了成了“焖子。
      不贵,15元/份......
  新安烫面角:传统风味小吃新安烫面角,创制于民国三年(1914),已有80多年历史。时有开封人任老大与本县人王金斗,于新安县火车站开设餐馆,出售“老任烫面角”。由于配方科学,制作讲究,所制烫面角软皮紧,晶莹欲滴,状如新月,色如琼玉,鲜香不腻,味美可口,时有“名扬陇海三千里,味压河洛第一家”的美誉。
  任老大故世后,王金斗改字号为“老王烫面角”,其子王德法承袭父业,使这一风味小吃得以发展。1980年,王德法曾应邀赴郑州传艺。至今,洛阳、郑州等地都有专营“新安县烫面角”餐馆。近年,新安“方记烫面角”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有创新,风味更佳,1986年以来,多次被评为“洛阳市名小吃”,并于1993年应邀参加北京迎“亚运”美食节,受到广泛赞誉。
  其做法是:精选胛臀处的鲜猪肉,肥瘦适量,剁肉成末,加多种调料与原汁肉汤搅成馅;再用鲜开水把面烫好,擀成皮,包成状如新月的面饺,上笼清蒸10分钟即成。
  制作工艺:若把烫面角做到角软皮紧,晶莹欲滴,状如新月,色如琼玉时,那就达到最高境界了!
  选用材料:精白粉作皮,大葱、韭黄、白菜心、生姜、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盐、味精。
      其实就是青岛的蒸饺而已,不过味道不错,虽然在景区,价格还是比青岛实惠了许多......

      要了一只野兔,货真价实,就是等的时间过长。88元/只 ......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2016.10.6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