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备课
复习内容
全册26篇课文,七个习作,七个练习。
复习目标
通过本册课文的复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学生查阅资料、收集资料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字语,继续练习查字典。提过系统的复习。提高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继续练习朗读、默读课文,在继续训练从内容到思想、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复习中,教师要善于转换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交流,使学生敢说、敢做,善学、会学。处理好学生主动学和教师的指导关系,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伙伴、合作者与指导者。复习教学讲求效益,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实”体现在“量”上,一篇带多篇,体现在读上,去悟情。查缺补漏,针对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增强训练的力度,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内化为学生的实际综合语文素养。
复习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复习中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及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对每个学生在复习中的表现给予全面准确的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结合《课外阅读》书中的部分文章进行复习,提高阅读能力。运用多种形式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复习时间
10课时
第一二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感知这两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背诵课文,在背诵中学生继续感悟美的语言,并形成更为深刻的积累。能讲《早》中作者为什么写梅花。让学生加深认识写一个人或写一种事物要抓住特点写的方法,并初步掌握如何去抓住特点写。能正确熟练地掌握这两个单元的生字新词及课文中的成语。掌握练习中的题型,在做题中掌握做题的一般方法。
复习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课文内容。
复习过程:
一、课文感知方面。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①你能用课文上的语句说说植树造林的好处吗?(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课文有关片断。)
②注意“荒山野岭”、“枝繁叶茂”等词语所描绘的情景。
2、《只拣儿童多处行》
①哪些句子写出的海棠开得旺?
②花儿和少年有什么相同之处?
③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能说出把什么比作成什么?
3、《早》
①三味书屋的陈设和早字的来历。
②了解鲁迅的品德像蜡梅花一样纯洁。
4、《古诗两首》
①说说这两首诗的作者及朝代。
②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
③说说诗中的名句。
《游园不值》中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小见大的手法及新生事物是不可阻挡的哲理意义。
《宿新市徐公店》中诗句描绘的安静的田园春光和儿童追蝶的生动画面。
5、《梦圆飞天》
①这个故事说的是谁?主要讲的什么事?(杨利伟。“神舟”5号发射成功。)
②什么时间?他在太空看到什么?
③发射成功的意义是什么?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①兄弟俩什么地方相像?
②火星为什么没能留住水?
③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吗?
7、《神奇的克隆》
①什么叫克隆?
②克隆的神奇之处在哪里?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③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你还了解哪些?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做练习,巩固知识
复习过程: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ì mò gē yáo huān chànɡ niànɡ xuě
huā
bàn kònɡ zhì
qiáo
bāo
xiá
ɡǔ
zhènɡ
shí rónɡ
yán
二、成语填空。
枝(
)叶(
)
(
)山(
)岭
成千(
)百
密(
)层( )
(
)(
)而起
浑身( )数
冰(
)玉洁
(
)动(
)摇
三、修改病句
1、人的一生,都要经过幼年、少年、壮年、青年、老年各个阶段。
2、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决心开始动荡。
3、今天下午,我们组的劳动任务是擦窗、扫地和搞卫生。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锨镐丁丁当当,_________________;溪水哗哗流淌,_________________。
2.叶绍翁写的《__________》和
写的《宿新市徐公店》都是描写春季的好诗。其中叶绍翁的“
,
。”已成为千古名句“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你脑子里还有不少描写春天的古诗吧,请你任意选择一首,把它默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
3.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
,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的花,这繁花从_______开到__________,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_____________……
4.《早》一课作者写梅花就是为了
,以梅花开得
衬托鲁迅
的精神。王冕的《墨梅》中也有这样的描写:
,
。
,
。
5、《梦圆飞天》是一篇
。作者以生动感人的笔墨,描绘了
年
月
日航天员
乘“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向太空的经过,抒发了中国人民梦想成真的壮志豪情。
6、之所以称_________是地球的“孪生兄弟”,是因为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
,同样有
,同样有
,同样是
,甚至连
。
7、《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文中告诉我们如果不经过
而直接
,就叫做
,也称克隆。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
课后反思:
第三四单元
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继续让学生加深感知这两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对要求背诵课文的课文,采取多种形式,在背诵中让学生继续感悟美的语言,并形成更为深刻的积累。能说出有关精读略读的一些知识。加深感知人物的精神和描写一个地方的一般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掌握这两个单元的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掌握词语搭配和加标点等题的做题方法。
复习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课文内容。
复习过程:
一、感知课文内容
1、《海伦•凯勒》
①她遭遇到了什么样的不幸?又是怎么战胜的?
②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2、《二泉映月》
①谁创作了这首二胡曲?
②它是怎么产生的?
3、《郑和远航》
①他是一位怎样的人?
②根据小标题复述远航的过程。
4、《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①发愤是什么意思?
②课文中哪些语句突出“发愤”?
5、《精读与略读》
①什么是精读?
②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略读?
6、《秦兵马俑》
①说说秦兵马俑的几个特点。
②哪些句子表现出规模宏大,哪些句子体现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7、《埃及的金字塔》
①金字塔是什么?说说金字塔的特点。
②从哪里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8、《音乐之都维也纳》
①你能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维也纳的?
②哪些语言写出了它是一个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呢?
③哪些语言写出了那儿的人们是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的?
④说出几个大音乐家的名字来。
⑤读第五节,感知金色大厅的规模宏大和颜色描写。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做练习,巩固知识
复习过程:
一、默写生字新词
激愤 富饶 乐坛 动人心弦
派遣 赠送 酷刑 悲愤交加
耗尽 队伍 下跪 惟妙惟肖
轮廓 宏伟 装饰
草坪
二、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画出来。
田地(荒凉荒芜)
成就(光辉 辉煌)
生活(简单简朴)
风景(优美 优异)
平原(辽阔宽阔)
精神(崇高 崇敬)
战士(英勇英雄)
湖面(寂静 平静)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这些年来,中国画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增加了。(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2、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缩写句子)
4、()今天早晨天气很冷,( )爷爷照常支持晨练。(添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
5、在维也纳,(
)上举行集合还是庆典时,( )奏一曲古典音乐。(要求同上)
6、秋风一吹,柳树、杨树的叶子飘落下来,美丽极了。(把句子改写成比喻或拟人句)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海伦•凯勒是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她一生写了
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
,她的自传《
》,也许我们的心灵之光将由此被点燃。我觉得她是一个
的人。
引号的意义: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 C、表示特殊含义
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词语。(
)
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
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
建议:帮学生复习破折号、省略号的用法。(引号还有其它用法)
2、阿炳原名
,从课文中可见他是一个
样的人。你从课外书上一定还知道他的一些作品《
》、《
》……
3、郑和率领船队出洋
次,前后到过
个国家。最远到达
。郑和远航,规模
,时间
,范围
,达到了
。它表现了
,也开阔了
,促进了
。直到现在流传着
的故事。
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入狱受了
,几次想
,
,但他想到了父亲的
,想到“人总是要死的,有的
,有的
。”“13年”“52万字”这是用的列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可以看出《史记》是一部
,耗尽了司马迁
。
5、兵马俑不仅
,而且
,
。这段话在文中起到
的作用。秦兵马俑
地
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
、
的宏伟气势。形象在展示了中华民族的
和
,这在
的雕塑史上是
。
6、最大的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这句话写了金字塔很
,加点的句子写法可以更
。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
,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
,这句话写了金字塔很
。
6、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
、
、
、 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
课后反思:
第五六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继续让学生加深感知这两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对要求背诵课文的课文,采取多种形式,在背诵中让学生继续感悟美的语言,并形成更为深刻的积累。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这两个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地认识标点,使用好标点。能较为准确地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等。
能自己使用礼貌用语。
复习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课文内容。
复习过程:
一、课文复习
1、《爱如茉莉》
①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爸爸妈妈是如何相互关心的?
②从这些细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真爱如茉莉一样平淡无奇)?
2、《月光启蒙》
①文中讲了哪些民歌童谣?
②你能说出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题目吗?
3、《我和祖父的园子》
①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②这篇课文都描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谈礼貌》
①“君子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与人”的古训是什么意思?
②你能说出礼貌待人的事例吗?
5、《七律长征》
①背诵这首诗。
②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①学习对话时标点的运用。
②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
7、《大江保卫战》
①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②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的精神。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做练习,巩固知识
复习过程:
一、默写生字词
茉莉 胳膊 割草
豁然开朗
穿戴 蓬乱 上街
一塌胡涂
师傅 和谐 纠正
奔腾不息
警卫 稀泥 赛跑
惊心动魄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钻”这个字的好处是 。
2、小院立即漂满了她那芳香的韵。“芳香”这个词的说明母亲的声音
,说明作者对母亲唱的歌谣
。
3、君子不
,不
,意思是 。
4、《七律长征》作者是
。长征时,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了
湖南
、
云南
、
等11个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的。历时12个月,行程共二万五千里。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暖”反映了
,寒表现了 。
5、彭德怀“不耐烦”“发火”表达了彭德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____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__,就像看到了 。
三、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带点的字,然后依照例句,写一句句子。
1、例:我悄悄捧起书读了起来。
2、例:小芳(大方)大大方方地上台表演。
四、加标点(以书上的例子进行教学。)
五、你在这两单元也背诵了不少的课文,读了不少的课外书吧。看看你的实力。
1、写出这两个单元中课文中的诗句: 。是谁写的
。
2、请你选择这两个单元印象最深的一段文字,默写出来: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继续让学生加深感知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 能较为熟练地背诵两首古诗。 能按一定的顺序讲这个单元的课文。
复习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一、课文感知
1、《古诗两首》
①你能说出这两首诗的作者及朝代吗?
②找出诗中的对仗句。
③再从课外诗上找出几个对仗句。
④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
2、《望月》
①你能很熟练地背诵文中的诗句吗?
②你还能再说出一两首写月亮的诗吗?
③再说一两首写山水的诗。
④小外甥把月亮比成了什么?
3、《灰椋鸟》
①背诵3到5自然段,体会万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②体会植树造林的好处。
③体会分号的用法。
4、《水》
①体会缺水的地方水的珍贵。
②体会苦中的乐趣。
二、根据课文填空。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意思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意思是:
2、小外甥把月亮比作
,可见他是一个
的孩子。课文中写月亮的诗有:峨眉山月
,
江水流。是
代诗人
写的《
》;
。是
代诗人
写的《
》;
。是
代诗人
写的《
》;
。是
代诗人
写的《
》;
。是
代诗人
写的《
》;
。是
代诗人
写的《
》。
我还知道书外一句描写月亮的诗句:
。
3、先回来的鸟
,好像
,又像在
。后到的鸟 ,边飞边鸣,很快找到
,与
。
4、缺水给村里的人们带来了很多的“苦”,可是作者却写了很多的“乐”,这是为什么?
。
课后反思:
积累 运用
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继续让学生加深感知七个练习中的内容。 能较为熟练地背诵词语诗篇。
复习时间:
1课时
复习过程:
一、根据练习填空。
1、我们学习语文的途径有
、
、
、
、
……
2、字谜: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从讨厌。谜底:
3、按要求写成语。
①含有“看”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形容人的相貌或风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标点。
①
女孩子 男孩子
戴着红领巾的
把外套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
东一堆 西一堆 叽叽呱呱地
也不知说些什么 笑些什么
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 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②
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
写字 对课
或者把宣纸蒙在 西游记 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5、你能写出一些新词吗?如下海、大片、
、
、
。
6、把词语补充完整。
( )(
)而谈 ( )(
)而谈 ( )(
)其谈
7、选择正确读音。
敌重(zhòng
chóng)兵,压黔境。
乌江天险重(zhòng chóng)飞渡。
8、“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告诉我们要
,写出几个这类的词:劳驾、
、
、
、
……
二、把下面一段排列错乱的句子按一定顺序排列通顺。
(
)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滋润禾苗。
(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 )它白天隐身在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
(
)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
( )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
课后反思:
阅读
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提高独自阅读文章的能力。 能根据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
复习时间:
1课时
复习过程:
一、阅读短文。
(一)节选自《钱学森》
此刻,钱学森埋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是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钱学森的愿望是什么?
2、用“——”画出钱学森说出的话,这段话他是对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3、这段话表达了钱学森的思想感情。
(二)
大地回春了,河流揉揉它那沉睡的眼睛,叮叮咚咚欢乐地流着,树木、野草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开始吐出它那嫩绿的幼芽,散发出芬芳扑鼻的清香。燕子怀着愉快的心情从南方回来了,自由自在地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这时,春雨也伴随着春风来到了人间。这是第一场春雨。我打开窗子,向远处望,。雨丝细细的,像花针一样,又好像无数断了线的珍珠从天而降,断断续续的直插到地里,将祖国的山河绣得更加美丽。远处的房屋、树木在茫茫的雨帘中,似轻烟笼罩;近处的青枝、绿叶,青翠欲滴;小草贪婪地吮吸着“贵如油”的春雨。你看吧,杏花开得一片片白,桃花一得像一片片绯红的云;小树苗的枝头上吐出一串串绿珠子般的小芽,小芽上顶着一颗颗透明的雨珠,亮晶晶的……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春雨图啊!
1、照样子,写词语。
亮晶晶:
、
、
。
断断续续:
、
、
。
2、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你还能再写几个这样的词吗? (文中的词)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是把(
)比作了(
)。
4、用“——”画出文把河流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5、用双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6、你能这篇文章加一个标题吗?
7、你能写出一首本册教材以外的描写春雨的诗吗?
(三) 小草
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得火热。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予什么,宁愿为人们做出贡献。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真是“
,
。”
我爱小草,爱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1、在文中横线上正确地填上一句诗。
2、文章按照
、
、
、
的顺序写小草。
3、从文中找出“严寒”的反义词:
4、短文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5、哪句话说明小草胸怀宽广?画上“——”线。
课后反思:
习作
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本学期做的习作。 能提高自己修改习作的水平。
复习时间:
1课时
复习过程:
一、了解本学期做了哪几篇习作,要求是什么。
二、阅读自己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三、浏览自己的作文。
四、读一读同学的作文,提高水平。
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