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获得成功的关键
班主任的“责任”是什么?我无法用最精辟的词语来概括它,因为它的内容和它所包含的意蕴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
班主任工作是艰巨而复杂的,因为他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引路人。他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是苦、辣、酸和取得经验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这是我在20年的教育生涯中,长期担任五、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所得到的深刻体会。
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是:一个中心,三个坚持。即以优秀班集体建设为中心,坚持律已,为人师表;坚持博爱,无私奉献;坚持民主,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感。
以班集体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用集体主义思想导航,将每一个教育目标的实施都纳入集体主义的航道。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与班集体的荣誉息息相关,逐步树立集体责任感,把集体的意志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主动、自觉地调整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把“我为集体”视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优秀的班集体一旦形成,则成为班主任搞好教育与管理的有力依靠,借助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良好的学习习惯容易养成,不良的言行受到约束。曾记得我班上新转来一位学生宋威,一开始不守纪律,作业常拖欠或不做,当时由于优良的班集体已经初步形成,同学们一见此情况,纷纷伸出双手热情地帮助他,略有转变,班干部就及时表扬他的进步,在集体的感召下,他彻底变了,六年级毕业的时候,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还获得了校“好队员”的称号。他激动地说:“是集体教育了我,给了我战胜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健全的班集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它的影响要比教师个人的影响大得多,它往往能解决一般教育行政手段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一个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获得成功的关键。
我每接一个班,总是首先考虑如何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具体工作主要是通过“三个坚持”展开。
一、坚持律己、为人师表。就是以身作则,时时把自己的言行同公共道德标准对照,处处作学生的表率。它往往对学生的一生发生深远的影响,受到学生的终身尊敬。当代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写道:“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鲁迅先生把题有“惜别”二字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书桌对面的墙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力量,这是因为藤野先生的品质在鲁迅眼里是伟大的。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曾几何时,在我刚走上教育岗位时,对自己的言行并不十分注意,常把学生引入误区。一次,我手拿教案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可发觉学生们的表情有些异常,但我没多在意,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并常传出窃窃的笑声,同时发现一个男同学把自己头上的帽子歪戴着做着丑脸,我让他站起来,说:“上课要专心,看你帽子歪戴,成什么样子。”没想到话刚说完,就引来了哄堂大笑,一个学生用手指指我的衣服,我忙低头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我衣服上的钮子扣错了地方,就这样,一堂精心设计的课被搅乱了。再如,我所教班级学生的作业字迹潦草,尽管我大声疾呼,然收效甚微,一个女同学在日记中直接写道:“朱老师,您要求我们作业字迹端正,可您呢?黑板上的板书‘漂亮’的使我们无法辨认。”我这才真正悟到老师的表率作用是何等的重要。
从此以后,我处处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仪表上做到:衣着整洁大方,与学生接触过程中,一举一动显得持重稳当,端庄朋方,喜怒哀乐,掌握分寸,给学生留下一个有知识修养的良好印象,觉得我是一个可以依赖,值得尊敬的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学识、能力。力求让学生欣赏我、喜欢我、接受我。在行动上,我总是身先士卒,如要求学生做到随手拾纸屑,我每次进教室,第一眼看的就是地上有没有纸屑,如有,不管在讲台前还是在学生的位置中,我都不声不响地走过去弯腰拾起来,放进垃圾箱内。后来逐渐养成了一个风气,谁桌子底下有纸屑,就会受到同学们的指责“快把它拾起来,让老师来拾,你不感到脸红吗?”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使班集体建设不断向前迈进。
二、坚持博爱,无私奉献。实践证明,要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使学生爱这个集体,要使学生爱这个集体,班主任首先要对每个学生付出爱。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在具体工作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爱是真诚的,不带偏见点。我着重从下列两方面作努力:
1.对优秀学生要严爱。即对优秀学生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因为他们虽然学习成绩优良,思想进步,但同样具有这个年龄时期青少年共同的生理、心理特征,同样有缺点和不足,而且也会犯错误,这就不能对他们偏爱,对他们的缺点视而不见或见而不问,问而不教。应既爱他们好的一面,又从爱护出发,批评其缺点和不足,严格要求他们。
有一次,有学生向我反映,中队长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我知道以后进行了调查,发现不仅中队长在抄,其他同学也在抄,但我抓住中队长不放,找他个别谈心,向他指出,你是中队长,同学们的眼睛都盯着你,你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并启发他自愿在班上作检讨,当中队长用哽咽的声音说:“我没有尽到一个中队长的责任,辜负了大家对我的信任”时,不少同学的眼圈都红了,其他抄作业的学生更是受到震动,纷纷站起来作了自我检讨。这件事后,学生们感到老师的爱是严格的、公平的,我觉得全班同学的心与我近了许多。使我体会到,批评教育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只有不断地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去克服缺点和不足,才能发展巩固好的一面,进而影响整个集体。
2.对后进生要厚爱。即对后进生要宽厚和容忍。这是因为他们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二十世纪的生力军,把他们转变过来是班主任的神圣职责。许多成功的经验证明,对后进生教育要从“动之以情”入手,通过生活上的小事一件一件地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到老师的爱是真心实意的,从而对老师产生崇敬心情,觉得自己再不努力为老师争气,就对不住老师,使老师的爱变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记得班上有个徐杨,他在学习上的“懒”是出了名的,做作业时,把前面的生词抄几个,中间故意漏掉几个,有时我没发现被他混过去,于是得寸进尺,居然漏了大半,一下子被我看出来,我把他留下来,让他把没抄的抄完了再回家,可他很不老实,我盯着才肯写,不在就不写,他偷偷对同学说:“看老师能一直看着我不回家,我的家比老师的家近多了,老师前脚走,我后脚也跟着溜,还一定比老师早到家呢。”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面对这样的学生怎么办?我思索再三,告诫自己一定要耐住性子,压住火气,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耐心说服,只要心诚,水滴终能石穿。于是我一面和他促膝谈心,一面细心观察,捕捉最佳教育时机。一次,班级里轮到扫地的同学没把教室打扫好就都溜走了,徐杨看到后一个人拿起扫帚认真地重新扫,并把课桌椅整理好才离开教室,我知道后,心里非常高兴,及时地表扬了他,放学后,我不顾寒冷,赶到他家里,象报喜讯一样告诉了他的家长,并真诚地指出,如果你在学习上象今天所干的事情一样,那该多好。他听了我发自肺腑的亲切语言,连连点头,真正领悟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以后,他变了,上课积极动脑发言,并改掉了做作业“偷工减料”的坏毛病。看到他的进步,我真是乐在其中。
后进生的心理普遍存在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自尊心较强的情况下,才有较高的抱负,才能向高水平看齐,从而激励自己不断地进步。而自卑感恰恰相反,它是自暴自弃的发源地。因此我们不能歧视、厌弃他们,而要全面、深入地、客观地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点滴的积极因素,把他们心灵中微弱的火花点燃起来,并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帮助,使他们能够施展所长,让他们通过亲自实践,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我并不比别人差”的心理,使他们的自尊心一步步得到满足,从而把老师的要求变为他自身的内在需要。
学生顾杨荣,不仅头脑灵活,而且身强力壮,但学习成绩极差,还常常欺负同学,我多次教育,效果不佳,他当面向我保证“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成绩”,可过后依然如故,他自己也觉得怎么也好不起来,不是块读书的料,自卑感强烈,针对这种情况,我想;要使他振作起来,必须抓住特点消除他的自卑感,才能使他树立信心。后来我仔细观察他,逐渐发现他特别喜爱体育活动,而且有才能。一次学校举行运动会,他一人报了垒球和
800米长跑两个项目,比赛前几天,他每天都很早起床,进行强化训练,累得满头大汗。在比赛中,他不负众望,两项都得第一名,为班级争得了荣誉。我看到这一切,心里感到暖烘烘的,并觉得这就是他身上的闪光点,何不利用这一点来调动他的积极性呢?于是我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同学们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事后,我又找他促膝谈心,又一次表扬了他,并向他说出了老师的想法,是否能担任班上的体育委员,助老师一臂之力。他高兴地同意了。从此他在班集体中有了显示自己的机会,有了一种“尊严”感约束他、鞭策他前进,他不但带领同学在体育比赛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桂冠,而且在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坚持民主,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感。在具体工作中,班主任的本事再大,也只有一张嘴,两只眼,巴掌再大也捂不了天,只靠班主任一人的努力,优良的班集体是很难形成的。因此,必须在班集体的教育、组织、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我们是集体”、“我是集体成员”的集体意识,产生一种对集体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促使学生与集体认同,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从不采取居高临下、强制训斥或“保姆式”的管教方法。而是经常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创设民主谈话、讨论、交流等等平等待人,深受学生欢迎的多样化形式,关心、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意见和要求,并尽可能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同时,我充分信任学生,不独揽大权,而是给学生“松绑”,把班级具体工作如体育、劳动、卫生、黑板报等交给班干部落实到人,职责分明,做到条条线有人管,件件事有人抓,条线发生矛盾,尽量自行解决,我只在旁边起引导、指导、协调的作用。并实行干部轮换制度,让班上大多数学生在班集体中担负一定的责任,老的干部组成监督小组,负责指导和监督各期新干部实施工作计划。形成班级工作人人做,集体事情人人管的局面,从而开拓了民主新路,增强了学生参与的意识与主人翁感,优秀的班集体得于巩固和发展。
近年来,我带过的班级,同学们都能遇事共同商量,齐心协力为集体做好事,多次获得校级、县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都与建立优秀的班集体分不开的。因此,要使班主任工作获得成功,班主任一定要运用班集体建设的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造成浓厚的为集体而奋斗的气氛,使班级向成熟的班集体一步步迈进。
——转载至互联网
